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宣布一個重磅消息:普通人也有機會當宇航員了

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宣布一個重磅消息:普通人也有機會當宇航員了

中國特級航天員同時也是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的楊利偉近日表示,我國即將開展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與以往不同的是,該批航天員的選拔並不局限于飛行員,而且會向全社會選拔,男女都有機會。

同美俄這些航天強國比起來,我國航天員的選拔已經邁過了純軍人構成的門檻。楊利偉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2001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選拔軍人作為宇航員,是世界各主要大國的共同思路。比如人類最早的宇航員加加林就是一名年輕的空軍飛行員,而這也是蘇聯早期宇航員的共同來源群體,基本都是26-28歲左右,取的是他們年輕身體好的優勢。美國早期宇航員群體主要是頂級空軍飛行員,他們普遍比蘇聯大一些,但優勢是經驗豐富,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就出身海軍航空兵。

之所以不約而同從飛行員中選,容易想到的是身體因素。一方面他們的身體肯定是處於國家最頂端的那一群,早期航天器設計常常不那麼合理,艙內環境也比較惡劣,往往需要航天員自身素質去克服。例如,早期航天器重返大氣層加速度甚至能達到11G,自然選擇戰鬥機飛行員更有利,那時有的還需要宇航員跳傘出艙或經受反推火箭衝擊,非飛行員很難掌握類似情境下的技能。

另一方面,頂級飛行員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也足夠,曾面臨過空中險情會讓他們心理素質更加過硬,面對壓力的情況下還能堅持作出正確反應。楊利偉就曾經表示,他在火箭加速上升時,因為與人體內臟頻率相近的共振感覺五臟六腑都要碎了,甚至以為自己要犧牲,這對民間人士是很難接受的,尤其是試驗階段的高傷亡率——中國航天員至今幸運地零傷亡,但對人類航天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條路上犧牲者之眾,平民絕對會望而卻步。

深層次上,當然也會包含其它因素,比如頂級飛行員通常更加忠誠可靠,軍人身份也更加方便管理——各國航天項目無不具有軍方背景。

美俄現在的航天員群體,或者說進入過太空的人確實平民比較多,但同樣必須注意到,他們的機組一般都會有軍人在關鍵職位。航天員按任務與專業可以分為三類:指令長,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指令長一般都是軍人,任務專家實際上就是隨船工程師,有些是飛行員出身,也有些是工程師出身。哥倫比亞號失事時的7名宇航員中,5名有軍方背景,都是校級軍官。

平民加入航天員群體,主要是楊利偉提到我國接下來要選拔的載荷專家。對他們的航天技能要求較低,相反對科學素養特別是實驗室經驗要求較高——空間站作為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需要他們進行大量實驗。這說明,我國已經走過了需要最好身體來探路的階段,航天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這是一項了不起的進步。

參考目前美國對航天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的要求,基本只需身體健康和有專業技能即可,如挑戰者號殉難者中就有一名女中學老師。甚至在一段時間裡,美俄還共同搞過太空旅遊項目,有錢的老富翁只要身體健康,也能上天一游。這說明航天技術較為成熟後,對身體條件的要求將會降低不少。

當然,降低不代表不需要身體素質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韓國生物女博士李素妍,她從數千科研人員中選拔為宇航員,雖然能夠跑完馬拉松,身體素質在平民中算好的,乘聯盟號飛船回歸地球時還是出現了頸椎、胸椎、腰椎骨折,差點導致癱瘓。這說明平民的身體不見得能扛住一些特殊情況。

因此,楊利偉特別對青年發出的號召值得關注。這與美蘇兩國宇航員選拔的趨勢也相似。兩國宇航員雖然一開始在年齡段上有差異,後來航天經驗豐富了,對航天員的選拔規律認識更多了,選拔條件也更加接近了,例如美國人把年齡降了下來,而蘇聯人則降低了對身體的要求。

我國因為有美蘇兩國在前鋪路,其特徵也是兩國特點都有,在航天器方面是師從俄羅斯,在航天員選拔上則類似美國,第一批8位航天員年齡都比較大,其執行首次航天任務的平均年齡是42歲,而楊利偉首次上天是38歲。第二批宇航員和美國一樣,把年齡降了一些。從楊利偉特別對青年發出號召看,第三批航天員年齡將會更低,這更多可能還是著眼於青年身體條件相對較好,能在執行任務和確保安全上兩頭兼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印度單方面撕毀軍購訂單,這讓此中東國家很不爽
美國登月終極計劃,要在月球上向地球發射核彈!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