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侵華日軍不侵華,還成了中國的救命稻草,最後只留下一封遺書

侵華日軍不侵華,還成了中國的救命稻草,最後只留下一封遺書

戰爭在我們大多數人看到是罪惡的,因為你不確定什麼時候你賴以生存的家園在朝夕之間飛灰湮滅,你不確定今天你看到的一張笑臉,會不會在下一個瞬間變為一具屍體,你不確定在自己今天吃飽的同時明天自己還能不能找到填飽肚子的食物。你可能會過著朝不保夕,擔驚受怕的生活。而這一切都是戰爭所帶給你的,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戰爭帶給我們的傷痛記憶猶新,長達多年的抗戰,帶給我們數不盡的磨難和痛楚。

我們都反對戰爭,都在渴望和平。其實,在抗戰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日本民眾是反對這場戰爭的,甚至有部分士兵也是反對這場不義之戰的,但是他們身不由己,只能利用自己的職權偷偷幫助中國人民,這部分人應值得我們善待,當然還有一大部分日軍在中國作惡多端,這群人我們也應該記住,記住他們帶來的傷痛,記住他們在中國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天理不容的罪行!

1931年,日軍佔領我國東三省,日軍開始侵華。1933年,周保中領導的游擊隊在馬家屯與日本關東軍發生激烈交火,日軍裝備精良,足有數千人。戰鬥一開始,我軍異常艱難。

戰鬥結束後,我軍清理戰場時有了驚人的發現,他們在一條小溪邊發現了整整一車的子彈。要知道,當時我軍尤為缺少裝備,這批子彈對於我軍來說不亞於黃金。這輛車旁邊有位已經死去多時的日本兵,並且還有著他留下的一封信。

經過翻譯,這封信的內容讓人動容,他說當他得知了交戰部隊是游擊隊後,知道我軍缺少軍資,特意送給我軍10萬發子彈(這十萬發子彈在當時來說可以說是救命稻草),希望可以幫助我軍儘快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他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起日本群眾,對不起天皇,所以說自己只有自殺謝罪。

他的名字叫伊田助男,伊田先生被日軍認為是一名叛徒,他所在的部隊團長因此撤職,所有士兵受到思想教育,加強對天皇的忠誠。對於日本來說,伊田先生一直都是恥辱。但對於我軍來說,伊田先生將一直是我們的朋友。

其實,無論哪個國家的人民都很不希望戰爭的到來,但有的人他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對抗戰爭的洪流,雖然他算小人物,但是正是因為這種小人物才能帶給我們力量。才讓我們有了與這個世界對抗的勇氣。

文/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為了守住最後屏障,眾將士寧死不降,不得以相互食之,將歷史改寫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