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後的北白犀牛

最後的北白犀牛

肯亞當地時間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Sudan)由於多種疾病的折磨,蘇丹」的狀況顯著惡化之後,獸醫團隊決定對其執行安樂死,享年45歲。從此世界上只剩下兩隻雌性的北部白犀牛。也就是說這個物種已經功能性滅絕了。

「犀牛是現存的體型第二大的陸地生物,它們頭頂尖角,身被厚甲,被譽為 荒野武士。然而人類對犀牛角的追捧,讓這個憨厚的巨獸一步步的走向滅亡。」

當時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不僅給蘇丹(Sudan)戴上了無線電檢測定位設備,還派衛兵24小時武裝保護,甚至將它的犀牛角手術移除,為的只是防止被偷獵。畢竟「最後一隻」 這四個字總是能讓收藏家們趨之若鶩。

白犀牛分為南白犀和北白犀兩個亞種。前者數量尚可,後者幾近滅絕。在蘇丹去世之前,僅在肯亞的Ol Pejeta保護區還剩下三個個體。

這三個個體,全都屬於捷克的Dv?r Králové動物園。自20世紀70年代首次引入北白犀起,捷克人創造了一個奇蹟:全世界的北白犀都在慢慢凋零,只有他們那兒實現了人工繁殖。冷戰末期,捷克人開始向外輸出自己的技術和北白犀,希望和全世界一起拯救這個物種。

然而,奇蹟不在,近30年的努力失敗了。

1989年-1990年,兩頭雌性北白犀Nola和Nadi被送往美國的聖地亞哥動物園,同來自蘇丹的雄性Angalifu進行繁殖。但是繁殖失敗了。Nadi在2007年去世,Angalifu在2014年底去世。

2009年,4頭(2公2母)被送到肯亞的Ol Pejeta保護區,它們分別叫Sudan、Suni、Najin和Fatu,其中雄性Suni在2014年底去世。

在送出4頭北白犀後,捷克人還剩下兩頭,分別叫Nesari和Nabire,它們分別於2011年和2015年去世。

如今,僅剩下Najin和Fatu了(母女)。

當然,會有人說現在的科技那麼發達,克隆啊,其實要克隆也許可行(我說的只是也許,克隆技術可不是科幻片),但是怎麼說也只有幾頭犀牛的基因(加上前面去世做成標本的幾隻),根本形不成基因多樣性,無法撐起種族的延續,之後等待的還是只有滅絕。亡羊補牢在這是行不通的!

作者嘚吧嘚:(下面還有內容不要退出啊喂!)

這次的「作者嘚吧嘚」環節是「敲黑板環節」,不是客套的「感謝閱讀云云」,北部白犀牛這個新聞出來後我看到了一些評論,心裡有點emm...所以想要罵一罵聊一聊:

所實話,我不喜歡這種耍小聰明的話,嘴巴總是比腦子先行,看似很幽默實際是在體現無知和低趣味,稍微了解一下也不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幾十年研究人員艱辛的保育工作,被你一句「遷移過去就有了呀」輕鬆就帶過,一個物種的滅絕與否在有些人看來是一件輕鬆的事。無數人類在為物種多樣性作出努力甚至付出生命時,我們在空調房裡吃著零食劃著手機屏幕隨意打下一句自認為幽默聰明的話,輕易概括別人做出的努力「其實也不過如此嘛」,是啊,你的付出對陌生人來說不過如此嘛。

一個物種的正常滅絕的確是自然規律,但是,北部白犀牛的滅絕並不是自然狀態下的滅絕,是由於人類對其肆無忌憚的盜獵,對其生活環境的破壞,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了其功能性滅絕,上文我提到過保護區甚至派衛兵24小時保護,防的就是那些盜獵者,個別有錢人喜歡收藏一些熊掌象牙虎骨,顯示自己的金錢、權力:「你看我有你沒有」,是啊,你有我沒有的噁心的虛榮心和無知自負。(我覺得自己好歪(凶)哦,劃掉劃掉!)。妄想從征服一個物種,收刮一些戰利品來支撐自己的身份地位,殊不知,沒有金錢加持一隻黃鼠狼都能幹翻你(中二氣質油然而生)。

扯回這個評論本身,最近看了一本書裡面的一段話挺有意思的。(可能會招黑,but,I don"t care )

-----------------------------《最後的熊貓》喬治 夏勒

雖然這是夏老爺子在80年代寫的,但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適用,「沒有同理心」 這五個字還真就概括了大多數人心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起來多麼輕鬆;「人管好自己就行了管那麼多其他幹嘛」,是啊我們要是能管好自己,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慾望,也不至於各種資源告急的通告鋪天蓋地,物種以指數形式消失,然後計劃如何逃離地球,存錢買諾亞方舟船票。最後,不管怎麼著地球還是那個地球,東西是少了點,再花個幾億年(誤),地球又恢復了生機,等待下一個智慧物種從頭開始,

human?!nonexistent!(喪)

感謝各位接受(就算不接受你也忍到了最後咳咳)我無理取鬧罵罵罵咧咧了半篇文章,鞠躬撒花!不管你贊不贊同我的觀點,我還是磕磕碰碰的表達完了,完成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靠譜的JadeYan 的精彩文章:

TAG:不靠譜的Jade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