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大寫的「人」字!胡春香:有一種自尊叫自食其力

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大寫的「人」字!胡春香:有一種自尊叫自食其力

【百姓故事】

胡春香:有一種自尊叫自食其力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對胡春香來說,這句話似乎是她這大半輩子的真實寫照。生下來無手無腳,差點被當「怪胎」扔掉;因為殘疾,生活中她所承受的異樣眼光和非議從未消失過;好不容易遇到愛情,肢體殘缺的她卻不被公婆接受;兩個孩子自己一手帶大,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本報曾作報道)。幾十年的辛勞付出,她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然而,生活還在繼續,胡春香追求幸福生活的腳步沒有停息。

雖然沒手沒腳她卻選擇自食其力

每天清晨,在天山南路的水果市場總會出現這樣一個中年大姐的身影:衣著單薄,身高不到一米,沒有雙手雙腳,用殘缺的下肢蹭著一輛木製滑板車獨自來進貨。裝滿一大筐水果後,她又用那對 「棒槌」一樣光禿的手臂,麻利地數好錢給對方,然後將一桿秤背在身上,走出市場便開始沿街叫賣。

大姐名叫胡春香,是眉山市彭山區人,春節期間來到德陽做水果零售生意。攤位費太高租不起,她就拖著水果沿街叫賣。今年53歲的她,頭髮花白,黝黑泛黃的膚色以及眼角兩束深深的皺紋,看起來比同齡人蒼老許多。滑板車上的水果將近百斤重,她坐在滑板車上,用另一隻大腿撐在地上,使盡渾身力氣,蹭著滑板車前行。每蹭一步,滑板車只前行不到一米,還未走多遠,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胡大姐說,因為推車穿多了不方便,也很容易出汗,所以她平時穿得比一般人少,即便寒冬臘月,也很少穿厚重的外套。

因為身體殘疾,在路上難免招來旁人異樣的眼光,有人會好奇地走到跟前問東問西,「你是哪裡人呀?」「你這四肢咋成這樣的?是受傷還是天生的呀?」每當聽到這些,胡春香總會將頭扭到一邊,問話的人自知無趣,就悻悻地走了。雖然她知道那些「八卦」她的人並無惡意,但她還是會敏感自卑。

「我身體殘疾,但心不殘,我是靠自己生活著;我窮,但我沒放下自尊去乞討,窮也窮得自在。」胡春香希望人們遇到她時,少一些好奇心和異樣的眼光,多給她一點尊重和隱私。

賣出去的是水果 收穫的是善意

工作生活中,胡春香更感恩的是那些來自陌生人的善意。

來德陽有一月有餘,住在玉泉市場附近的一家小旅館裡。胡春香說,旅館的老闆人很好,每天的住宿費只收她原價的一半。前幾天,她不小心劃傷大腿不能走路,在旅館養傷期間,一日三餐老闆還專門給她送飯。

每天早晨去天山南路水果批發市場進貨,胡春香先要從住處走一兩公里到公交站。上下車,總有陌生人熱心地幫她把水果筐及板車搬上搬下。公交司機到站後也會耐心地等她上下車,並告知她可以免費乘車。

在水果批發市場,胡春香總是直奔市場南邊李自秀的水果攤去。每次見面,李自秀都會親切地稱她「胡姐」,一番寒暄後,兩人在一旁開始竊竊私語,熟悉她們的人都知道,她們正在議價。

為了照顧這位特殊的客人,每天在胡春香到來之前,李自秀都會按照對方要求準備好一大筐「耙耙柑」,「她一般都會進一些中等大的柑子,這種型號的價格便宜,買主容易接受。」認識胡春香雖然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她樂觀吃苦的精神,讓李自秀非常佩服。每次胡春香進貨,李自秀都是給的最低價格。有時候,胡春香中途需要再進貨時,為了避免她來去奔波,李自秀還會親自把貨送過去,「她那麼能幹,大家都願意幫助她,我出點力也是應該的。」

「耙耙柑,賣耙耙柑咯!」胡春香一路走,一路沿街叫賣。不少路邊的商家、經過的路人看到她的身影、聽到她的聲音都會來照顧她的生意。市民何阿姨是胡大姐的老顧客,每次都會買幾十塊錢的「耙耙柑」。

9點半左右,走到西湖街路口附近,路邊有一家麵館,胡春香每天都會來這裡吃碗面。見到胡姐到了門口,麵館老闆娘陳姐就會煮上二兩排骨麵端給胡春香。「她不喜歡吃牛肉,有客人幫她付錢,她也不會要。」陳姐說,胡姐為人樂觀熱情,她們總是互相照顧生意。

市民胡先生也被胡春香的自強精神感動,買了一大口袋水果,還拍了張照片,他說想把照片給兒子看看,讓兒子向胡春香學習。

胡春香說,來德陽後,她遇到很多很多好心人。有一次,在彩虹橋遇到一位老師,他掏出50元說要買水果,結果只拿著一個水果就走了,幾天後,他又帶著自己的學生來買她的水果。還有一次,遇到一位先生,一次性買了200元的水果。

接受了太多陌生人的好意,她說,自己報答的唯一方式就是去幫助其他更有需要的人。每次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發輕鬆籌等求助的人,她多少都會捐一點,「雖然捐得不多,但都是我的心意。」

用勞動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雖然身體殘疾,但胡春香兒女雙全,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而能擁有這一切,她曾付出了別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53年前,胡春香出生在樂山市沙灣區軫溪村的一個農民家庭里。春香出生後,她那怪異的模樣把接生的人嚇了一跳:她的手臂末端圓禿禿的,只有大腿,沒有小腿,腿的末端像小肉球似的。母親看著這個四肢殘缺的「怪胎」,羞愧難當想扔掉。父親發話了,「咱們農家養個孩子也不費事兒,煮稀飯的時候多摻一勺水就得了。」就這樣,春香的小命被留了下來。

一個生來沒手沒腳的孩子,日子自然過得苦不堪言。走路、吃飯、梳頭……她常常需要付出比別人百倍的努力才能學會。胡春香回憶說,自己小時候想吃甘蔗,家人不給,自己也沒法拿起刀砍,就趴在地上啃。雖然現在當笑話在說,但她眼角依然會泛起淚光。

後來,丈夫在家人的極力反對下,選擇和她結婚,並生下兩個孩子。婆家人不接受她,兩個孩子都是胡春香一手拉扯大。一邊要帶孩子,一邊還要謀生計,胡春香經常將孩子背在身上勞作。

為了討婆婆歡心,過生日時,胡春香還專門織件毛衣送給她,婆婆喜歡得不得了。憑著勤勞和善良,結婚多年後,婆家人終於接受了胡春香。

如今,已是天命之年,胡春香仍拚命勞動賺錢。她說,兒子要結婚,女兒要上大學,家裡還有兩萬多元的債要還,她不能停下來。「親朋好友都喜歡我的勤快,我之所以這麼拚命是因為我相信幸福是創造出來的,我在用勞動創造幸福。」

文/本報記者 周玉琴

圖/本報記者 毛健

編輯 廖克益

責編 徐興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陽晚報 的精彩文章:

昨天羅江很多人都看到了「龍」!1600米長打破紀錄
他們不怕死亡、我們怎能遺忘?抗戰將士後代重走抗日將領出川路

TAG:德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