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發展的核心是促進資源有效配置

金融發展的核心是促進資源有效配置

目前,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10年後,世界經濟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正處於經濟復甦和金融風險並存的狀態,國內金融風險呈現上升之勢,我國決策層一再強調要將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取得明顯進展,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展望2018年,哪些金融風險值得密切關注?如何完善監管體制?在3月17日舉行的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第二屆年會上,業內人士及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金融發展的核心是促進資源有效配置

「近代金融危機大多是資產泡沫和人性狂歡的結果,每一次金融危機前,往往伴隨著金融體系的迅速膨脹,金融機構的冒進擴張,金融市場的亂象頻發。」中國銀監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如是評價。

在回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範文仲認為,此前經常有一種錯誤的理解,覺得金融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未來希望、核心目標。一些國家希望把金融業做大做強,一定要把金融市場的產值佔比提高。

範文仲舉例稱,比如在本輪金融危機爆發的前10年,歐美國家金融業的產值佔GDP比例提高了兩個百分點,另外,很多國家都在競相打造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並為此大幅降低管理標準。

「這種繁榮僅僅是建立在表象之上的。」在範文仲看來,金融的核心功能其實是分配經濟資源,即把經濟資源從利用效率低的地區向利用效率高的地區轉移。

「要明確一個大的金融業不一定就是一個好的金融業。」範文仲進一步闡述,金融業的目標是促進資源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進行有效分配,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才是衡量金融發展是否好的標誌。

金融監管要「未雨綢繆」

「在微觀層面一定要穩健,在宏觀層面一定要對系統性風險有整體把握。」 談及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的啟示時,範文仲建議。

具體來看,在微觀層面,每個機構一定要堅持穩健的經營風險指標,要「未雨綢繆,以豐補歉」。可以在金融機構盈利好的時候,多計提一些風險準備金,以備將來經濟調整、增速減慢,能有更好的風險應對工具。

企業文化要穩健,企業槓桿率一定要控制,負債端也要改變過度依賴短期批發性融資的方式,減少期限錯配。

同時,集團架構要簡明。股東的關係越複雜,關聯交易的風險就越大,簡明的架構對公司管理而言更有利。此外,金融產品要清晰,要盡量縮短投資鏈條,加強投資者適配性的檢驗。

在宏觀層面,範文仲表示,除了對機構進行監管,還需要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有全局性的判斷和把握、管理。在跨時間分配資源的維度,要減少金融體系的波動性;在跨空間分配資源的維度,要減少風險的過度傳遞,防止「大而不倒」。

範文仲強調,要加強影子銀行的監管,要有風險維度的監管理念,填補監管真空。只要具有社會資金歸集功能,就要明確准入要求;只要進行顯性或隱性收益承諾的,就要具備負資本和撥備的損失吸收能力;只要存在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這種特質,就要遵守相應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則。

主動學習適應和規範金融創新

「監管創新要與業務創新同步發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監管部門不應扼殺一切金融創新,監管部門還是要主動學習,適應市場。

談及對金融創新的正確態度,黃益平表示,應該更多是從學習、適應、規範的角度出發,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也許一開始我們看不懂市場所做的一些金融創新,如果這種創新真的能夠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普惠金融,那麼它應該是有益的。」黃益平認為,金融創新是常態,監管部門也應該與時俱進,主動學習並適應市場創新。

在黃益平看來,如果是不好的金融創新,監管部門就應該明令禁止。如果是好的金融創新,就應該積極地扶持、規範,通過監管創新,改善金融監管的效率。

此外,對於一開始很難判斷金融創新好壞的情形,黃益平認為,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試驗。比如數字金融領域的「監管沙盒」和「創新中心」等,就是很好的平衡創新與穩定的監管創新做法。

另外,防範金融風險是系統性的工程。黃益平表示,國務院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已經成立,相信未來政策協調會更好,而金融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濟改革政策的協調,實際上是一攬子的措施。

黃益平還建議,政府在金融體系當中的作用應該「有進有退」,靈活應對。正常情況下,應該用市場機制,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但當危機來臨時,政府要給予支持。

編輯:程瑞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息百事通 的精彩文章:

臨潼有家食堂一頓飯1塊5 撐起留守老人的幸福感
在旅途中邂逅團圓的溫暖與感動 最具年味國內遊玩法

TAG:消息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