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修了一座城,兩千多年後卻讓日本人發了大財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修了一座城,兩千多年後卻讓日本人發了大財

在中國古典詩人的方陣中,有一個流派,叫邊塞詩派,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等人,這些人,有的曾服役邊關,有的曾想像報國,都寫下了不少傳世之作。

比如,高適的七言樂府《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

又如,王之煥的那首人人都會背誦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再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些邊塞詩,從多個角度描述了守邊者的情懷與落寞。

但是,更多的沒有親力親為的邊塞詩人,則是憑想像,創作了許多氣勢磅礴的邊塞詩,用以彰顯漢家威儀。這類邊塞詩人的主要題材之一,就是吟詩「受降城」。在中國歷史上,「受降城」有三處,分別為漢受降城、唐受降城與明受降城,而被人們最常提及的,則是漢「受降城」。

漢受降城位於秦漢長城以北,大致在朔方郡高闕關(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石蘭計的狼山山口)西北的漠北草原地帶,於前105年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築,是自西漢以來在文獻所載的受降城中,唯一一座真正為接受敵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漢受降城為漢武帝的騎郎公孫敖所築,前105年烏維單于死,其子兒單于繼位,其年冬匈奴遇大雪,牲畜多饑寒死,時匈奴部眾不安,左大都尉欲殺兒單于詹師廬以降漢朝,遺使廠求派兵接應。漢朝遣公孫敖在塞外築受降城,駐兵以接應左大都尉。

因為受降城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在此後的歷史傳說中擁有了許多神秘色彩。受降城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邊塞意象之一,唐朝以來,尤為詩人喜愛。沒有邊塞生活經歷者,往往閉門造車虛擬情景,以用寄託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情感意緒,力圖構建出典型環境中的別樣抒情效果。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民間傳說,這座受降城中有很多的寶貝,天氣好的時候,受降城甚至還會出現祥瑞的金光。但是,自從日本人入侵中華,受降城遺址也被他們洗劫了一遍,這種金光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所以,也有人懷疑日本人已經從受降城中拿走了大量的寶貝,這才導致了異象的消失。

無論這種傳說是真是假,受降城對於後人的意義本來就非常重要。它從漢代一路走來,經歷了歷史的洗禮,極具科考價值,也有助於我們一窺當年的大漢景象!

其實,漢受降城也確實埋有不少寶貝,遺址後來被發掘,該遺址中出土了不少西漢時期軍用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生鐵、弩機、銅鏃、蓋弓帽、五銖錢等等。所以,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受降城遺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此漢奸71歲被槍決時嚇得渾身顫抖,前六槍沒打死,第七槍才斃命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後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