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遠的二月二

永遠的二月二

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永遠的二月二

小時候,零食少。饞嘴的孩子們過完年後,就盼望著二月二了!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那是父親對豐收的期盼。賞滿枝新綠,看一樹繁花,踏青,郊遊,挖野菜。那是母親的對快樂的期盼。二月二,在孩子們的心中,就是那滾動跳躍著的一顆顆焦黃噴香的炒豆子,魂牽夢繞著,唇齒留香著……

玉米豆,黃豆,棋子豆,這一天,鼓鼓囊囊地裝滿了孩子們的衣服口袋,書包,一把一把塞進了孩子們的嘴裡。一張張嘴裡嚼得咯嘣咯嘣響,炒豆子的香氣氤氳著,瀰漫著。孩子們彼此間交換豆子吃,因為每位母親的手藝是不同的,每個家的味道是不一樣的,但母愛是無異的,都蘊藏在一顆顆豆子里了,分享母愛,是多麼有趣的事啊!

炒豆子的母親們,要麼二月一日的晚上熬到很晚,要麼二月二日的清晨起個大早。挑出上好的玉米,黃豆,和好做棋子豆的面。架好柴草,生火,把豆子倒進大鐵鍋里,撥弄,翻炒。玉米豆子上焦花了,會有幾顆發出嘣嘣的聲響,隨即成了爆米花。利索的母親,可以用木筷子攪得豆子飛旋起來,幾乎飛離鍋底,挨不著鍋了。母親嫻熟地用筷子在鐵鍋里翻攪的動作,猶如優美的舞蹈;木筷子,豆子,鐵鍋之間的碰撞摩擦,叮叮,咚咚,如滾落玉盤的珠子,沙沙,泠泠,似流水激蕩著山石,匯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樂。母親炒過一會兒,取出一顆,細細撫摸,慢慢品嘗,那耐心的樣子,安詳美麗。炒豆子時母親們在想什麼呢?是孩子們吃豆子時甜甜的笑臉?是孩子們吃豆子時喊著好吃好吃的幸福神情?還是孩子們比著誰家豆子好吃時自己虛榮心的滿足?

「豆豆熟了!」母親喊著。心急的妹妹拿了塑料袋給自己裝,滾燙的豆子進入袋口,又一顆不少的從袋底流了出來,我們開懷大笑。父親也捏了幾顆,開心地吃了起來。一向嚴厲的父親,這個時候是不會發火的。不知誰最先「發明」那個好玩的吃法,把豆子拋向空中用嘴去接,比誰接得准,大概那吃法讓人聯想到了某種動物吃食時樣子,引來了大人們一通指責。從此,再也不敢那樣吃了。

二月二到了,大街小巷都賣熟豆子,實現小時候吃豆豆的願望變得易如反掌。賣的豆豆是那種機器加工的,批量生產的,千篇一律的味道。無論如何品咂,細嚼慢咽,就是吃不出母愛和家的滋味。有些東西,並不是流水線上可以批量生產,能夠複製的。工業文明帶來了物質上的豐富,卻不能實現心靈上的富足。

我開始和做棋子豆的面,打了三個雞蛋,加了幾大勺食用油,拌了炒熟的芝麻,花椒粉和食鹽,細細慢慢揉了很久。棋子豆一定要用火炒,電烤熟的遠離了煙熏火燎,遠離了家的味道。鏊子很小,豆子很多。從下午五點一直炒到晚上九點才做完。做這些時,出奇的耐心,特別的安心。炒熟的豆子很香,內心的幸福溢得滿滿。兒子一直喜歡吃我做的棋子豆。兒子加班,我只好把炒好的豆子拍成圖片,曬在了微信圈。這曬如果是炫耀,請恕我矯情,恕我嘚瑟,我還是堅持要曬。

微信圈的朋友,不斷詢味著棋子豆的做法,我高興地一一回復,這是愛的分享,傳遞,傳承。微友聽完棋子豆的做法後,末了最後一句都是,「我兒子喜歡吃」抑或「我女兒喜歡吃」。如果沒有別的可以布施,還有愛語,玫瑰送出去了,手上的余香,可以長久地回味啊。

我又想起了上高二時的那個二月二,每張課桌上的那把炒豆子,多少年了,那把豆子的香味似乎依舊留於唇齒之間,那樣溫暖;那個給每張桌子上放豆子的人,他爽朗的笑聲好像還在耳邊迴響。

哦,又一個二月二。

我不得不對這位朋友道歉,因為這是遲到的發言。

--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穆柯寨傳奇 的精彩文章:

TAG:穆柯寨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