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59坦克+黑科技=中國無人裝甲兵團;2018軍民兩用新材料論壇

59坦克+黑科技=中國無人裝甲兵團;2018軍民兩用新材料論壇

原標題:59坦克+黑科技=中國無人裝甲兵團;2018軍民兩用新材料論壇


59坦克煥發第二春?中國無人坦克亮相備受關注



中國的無人駕駛坦克來了!最近網上熱傳的視頻顯示,一名解放軍士兵在操作台上轉動方向盤,身旁的坦克隨之靈活轉動行進。俄羅斯衛星網18日稱,中國無人坦克的視頻近來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老式坦克在計算機終端的控制下實現無人化運作,這是否意味著無人坦克時代的來臨?


老坦克+黑科技

中國無人坦克的視頻,最早來自於中央電視台的軍事新聞報道。相關視頻揭開了國產「無人作戰系統實驗室」的神秘面紗,展示國產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航器、無人艦艇等一系列無人裝備。頗為吸引人的是在老式59坦克基礎上改裝的無人坦克:一名解放軍士兵坐在計算機操作台前,如同打電玩遊戲一樣轉動著方向盤,不遠處的一輛59式坦克就自己開動起來。在操作員的熟練操作下,這輛59坦克能夠輕鬆完成前進、後退動作,看上去科技感十足。


59無人坦克的原型車是蘇聯的T-54A坦克,於上世紀50年代引入中國,通常需要4名乘員操作。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中國59無人坦克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這預示著中國把最先進的軍事黑科技嫁接到老式坦克上,在世界無人坦克發展潮流中處於領先地位。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主編劉青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59坦克作為我國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中型坦克,服役數量最多、改型升級最多,現役的部分59坦克保養維護狀態良好,還可以繼續服役相當長時間。如果能藉助智能化技術實現無人化操作,意味著大量面臨退役的59坦克可以改造成無人裝甲兵團,在解放軍的戰鬥序列中發揮餘熱。


各國競相研究無人坦克


世界上發展無人坦克的國家,中國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的一個。最早的無人坦克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但由於當時的遙控技術不夠成熟,這些無人坦克的遙控距離和可靠性並不理想,很快被淘汰。


直到21世紀初,隨著智能化技術的高速發展,無人坦克重新受到重視。作為陸軍主戰武器平台,坦克面對日益複雜的戰場威脅,幾次局部戰爭中裝甲部隊的慘重損失令人觸目驚心,但目前還沒有其他武器能取代它的地位。各國軍隊都在期盼,如果坦克能實現無人化操作,不但可以有效減少人員傷亡,而且可大大提高火力突擊能力和作戰效率。


美國很早就開始研製無人坦克。2004年,美國發展了XUV無人偵察坦克、無人掃雷坦克、「未來戰鬥系統」等多個型號。2009年美國《大眾科學》網站披露了一種時速97公里的「快跑坦克」——MSI「粗齒鋸」無人地面車輛。它的樣車在阿伯丁試驗中心進行野外演示試驗時,曾爬上9米高、45度的山坡,展示了通過植被地帶和原地轉向等出色的機動性能。


美國海軍陸戰隊已擁有200台「機器戰士」戰術無人車。該車可視為微型無人坦克,採用履帶式行進系統,裝備有車載煙霧施放系統、障礙突破系統、催淚彈、閃光手榴彈很多非致命武器,能夠在任何天氣與地形下,執行偵察、核生化武器探測、突破障礙、反狙擊手和直接射擊等任務。


俄衛星網稱,俄軍已研製出多種無人戰車,包括偵察、排雷、武裝巡邏等不同種類,其中部分型號還經歷過實戰檢驗。2016年俄軍「阿爾瑪塔」新型坦克亮相時,一名俄國防部官員就曾透露,俄羅斯計劃在該坦克基礎上開發無人坦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曾宣布要發展無人駕駛坦克,在國防技術上「領先一步」。


何時能上戰場?

無人坦克的發展,是大國軍事科技的前沿較量。美《國家利益》網站18日稱,要想在戰場上打敗中國和俄羅斯,美國就必須把人工智慧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發展小型化、網路化、智能化的機器人兵團。


中國改裝的無人坦克將在戰場上發揮什麼作用呢?有網友猜測,它或許可以充當分散敵軍注意的戰場誘餌,掩護主力突進,或者是作為戰場步兵的伴隨火力。劉青山對此表示,坦克是機動力、火力、防護力高度融合的陸地作戰平台,當代無人坦克是以自身程序控制為主的無人化履帶式裝甲平台,其實質是以遠距離攻擊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性戰爭」的進一步發展。未來技術成熟後,可以融合來自偵察衛星、飛機、艦艇、潛艇和地面偵察部隊等獲得的各種目標信息,與其他無人化平台互相協同,以更快的反應速度、更高的殺傷概率實施連續作戰。


劉青山認為,59無人坦克目前還處於概念論證和技術探索階段。央視報道證明我國已經解決坦克無人化行進操作的問題,但要想達到與有人駕駛坦克一樣的戰鬥水平,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據介紹,由於地面戰場環境複雜多變,想要讓無人坦克像有人駕駛坦克那樣衝鋒陷陣,或及時提供火力支援,需要提供大量的實時戰場信息,並快速識別判斷敵方目標,所面臨的技術難題還超過了無人機。不過劉青山建議,國外無人坦克的部分概念性技術,可以在59無人坦克上先行試驗,發展掃雷、反恐、排爆、偵察等專用特種車型。(環球時報)



2018(第五屆)軍民兩用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論壇


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在國防裝備的使用從單兵防護到軍需裝備再到武器裝備,從結構件到非結構件,從航天到地面再到艦船等不一而足,根據未來國防裝備發展要求,新材料的使用必須能體現產品結構輕型化、多功能複合化、性能穩定化。


為進一步交流展示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科技與應用創新,北京新材料技術協會、中裝國科(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決定共同於4月14-16號在江蘇?常州陽光國際大酒店舉辦「2018(第五屆)軍民兩用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論壇」,屆時將邀請中國兵工、航空航天、艦船、國防院所(校)等業內專家就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方面的廣泛關注點做相關報告和互動。


誠邀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與工程技術人員、同仁到會,就高端應用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的科技、設計及應用等進行交流。


會議主題


【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軍民融合】

一、主要內容


1、先進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最新研究與市場發展前景;


2、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國防軍需裝備中的創新與應用;


3、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單兵防護裝備中的創新與應用;


4、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在海陸空裝備中的創新與應用;


5、方艙、工程艙、車廂、空間艙的隔熱設計與新材料應用;


6、石墨烯阻燃、耐高溫複合材料科技及其研究;


7、高性能耐高溫新材料在發動機上的運用及要求;


8、綠色阻燃劑的最新發展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運用;


9、高分子聚合物的阻燃、隔熱、耐高溫改性與表面處理;

10、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的設計與創新;


11、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的工藝成型與品質控制;


12、3D列印技術在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上的應用;


13、納米技術及其在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上的應用;


二、參會對象


研究、生產及應用阻燃、隔熱、耐高溫新材料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海裝,陸裝,空裝單位,3D列印及相關分析測試儀器、加工設備單位等。


三、支持媒體:


軍工圈、戰略前沿技術、科袖網、中國聚氨酯網、材智匯、材聲到、綠建節能方向標、高分子科學前沿、中國保溫防水展、5281平台、保溫材料與節能材料


四、會議組委會秘書處聯繫方式


聯繫人:劉水亮

手機/微信: 13718472499 ;


E-mail: shl_liu@126.com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工圈 的精彩文章:

除夕夜韶山人山人海給毛主席拜年,中國的希望在哪有了答案
SpaceX 「重型獵鷹"首飛成功!新的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

TAG:軍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