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次輕視殲20,卻又一次次失敗,談韓國的四代機項目

數次輕視殲20,卻又一次次失敗,談韓國的四代機項目

近日,第四代戰鬥機領域又有「好戲」傳出,韓國將要和歐洲防務公司合作,在歐洲的支持下繼續研發本國的KF-X第四代戰鬥機。該項目將推翻之前的三代半標準,重新達到標準的四代機技術特徵。韓方似乎重新撿回了信心,信誓旦旦地表示,在歐洲防務公司的技術支持下,韓國自主研發的KF-X戰鬥機將會超越殲-20,成為除美國F22戰機之外世界最強戰鬥機。

Excuse me?不是說歐洲防務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嗎,怎麼成了韓國自主研發了?除F22之外最強?你有考慮過T50的感受嗎;沈飛的殲-31要不要再認識認識? 好了,畫風轉回來,就讓筆者帶著各位吃瓜群眾來扒一扒韓國的第四代戰鬥機項目——現代科技版的「皇·帝的新裝」。

故事要從充滿「魔幻」色彩的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講起……

韓國展出的KF-X中各個模型中最靠譜的一種

那是世紀之交的1999年,韓國開始計劃自主研發新一代戰鬥機,用以替換美製F-4戰鬥機。2001年,韓國正式宣布自主研發下一代戰鬥機,要求在2015年交付使用。2002年此項目被命名為F-XX,2004正式改名為KF-X,計劃開始執行。到了2007年,項目被推遲到2009年,打算在2017年開始生產並在未來裝備120架,結果真到了2009年又有了變動。

韓國在戰鬥機領域別說四代機,三代機都沒有技術積累和摸索,卻想要一步登天。其在尋找歐美合作的時候,都被善意地勸解,「以韓國的狀況,不可能研製出真正意義上的第四代戰鬥機」。於是韓國不得不放棄難以突破的隱身技術,要求整體技術水平達到F-18E/F即可。不得不說,韓方此時倒是挺務實的。

中國殲-20的首飛讓韓國徹底玻璃心了

然而,正當韓方自信滿滿開始前期的預研和尋找合作對象的時候,令世界嘩然的事情發生了,中方的第四代戰鬥機殲-20在2011年1月11日首飛成功。韓方立刻表示,中方都能成功的事情,韓方也能做到,而且會做的更好;殲-20帶有鴨翼,那是落後的象徵,是美國淘汰棄之不用的落後技術……韓國真的是玻璃心了。

韓國不但推翻了全部的預先計劃,重新把KF-X定義為第四代戰鬥機,而且還是重型機,令人意外的是,韓國居然還找到了一個合作夥伴——印度尼西亞。KF-X項目也改稱為KF-X/IF-X,印尼出資20%的研發費用,IF-X是印尼的下一代戰鬥機項目代號。歐洲繼續建議韓國用颱風戰鬥機改進研製,但韓國一口回絕了這個提議,堅持按照典型四代機的「4S」標準研製新的,且是像F-22A那樣的重型戰鬥機。

玻璃心又自負的韓方拋棄了歐洲合作者,跑去美國那邊尋找技術支持,韓國準備依靠採購美國四代機F-35戰鬥機的目的,多花些錢,意圖讓美國轉讓其四代機技術。美方表示,同意韓國採購F-35戰鬥機,生產排在歐洲其他盟友之後,技術引進可以去找波音、洛馬這些廠商去詳細談。

吃不到葡萄的酸爽韓國是知道的,被自己媒體鄙視的鴨式布局也是其正經方案之一

再一次讓韓方失望的事情又發生了,2012年由於經濟危機,韓國削減了研製經費,把從重型四代機的目標降低到中型四代機。但是韓方卻大肆宣稱,殲-20發動機不行,鴨翼不適合隱身,隱身技術和複合材料都不行,殲-20隻是個假四代機,韓國的中型四代機將會弔打殲-20。

啼笑皆非的事情卻再次發生了,美國在韓國的四代機項目上並不積極,提出的方案都不能滿足韓方的心愿。話說回來,此時的美方態度並不惡劣,只是和歐洲一樣提出的方案都是和美國F-18E/F、歐洲颱風戰鬥機一樣的三代半水準,和韓國想要的標準四代機相差甚遠。研究經費銳減,技術薄弱,韓國只得再次降低標準,選擇三代半的標準來研製下一代戰鬥機。什麼內置彈艙,什麼全面的隱身處理,什麼超音速巡航都沒了,只是個靠外掛彈藥的雙發中型機。有了明確的目標後,各個子系統開始計劃統籌,畢竟韓國不具備戰鬥機研製的技術積累,只能尋找合作力求攢機。

殲-20被韓國人嗤之以鼻卻仍舊被山寨去了,哪怕只是模型

此後韓國開始按計劃推進研製項目,來自美國不可逾越的障礙開始凸顯,韓國想要的各個關鍵技術統統被美國拒絕,而且美國的拒絕是必然的,因為韓國的項目將會影響到F-35在韓業績,同時也是防止技術外泄,而降低檔次的技術韓國有瞧不上眼。

介於韓方的不靠譜,以及原本的四代機已經降低到三代半,而且包括雷達在內的所有關鍵系統,甚至連配套的空空導彈,美國一口回絕了韓方的要求,印度尼西亞宣布退出KF-X/IF-X項目。隨著唯一的合作者離去,韓國上下一片凄涼。

一開始的方案是標準的四代,內置彈倉什麼的都有

然而故事又發生了轉變,不死心的韓方再次被2017年殲-20的正式服役刺激。中國四代機項目之快,超乎外界的想像。於是韓國再次把目光瞄向了歐洲。眾所周知,歐洲只有陣風和颱風兩款三代半戰鬥機,除了向美採購F-35並沒有自己研發四代機的計劃,技術是有,但是缺乏資金和統籌的計劃。韓國的提議,讓歐洲看到了借雞生蛋的機會,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人的驕傲T-50「金鷹」高級教練機以及後升級的F/A-50戰鬥機儘管實現了出口,打開了國際市場。但是這個項目從頭到尾都是美國著名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F-16的基礎上縮小尺寸和重量改進而來,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是由美國廠商提供,韓國只負責代加工,甚至連升級都要經過美國洛馬同意,因為技術產權是他們的,韓國除了代工就是負責銷售。有趣的是,韓國在國際市場上推銷時打的口號就是「洛馬產品必屬精」,到了國內就成了韓國的驕傲了。

洛馬為韓國研發的T-50一直是韓國的驕傲

筆者感嘆一句,真是戲多啊,韓劇演多了,都變成了一種習慣了,也難怪明明由歐洲提供技術,韓國依舊認為是自主研發。韓國媒體口中的KF-X項目已經演繹成了「皇·帝的新裝」,自欺欺人的項目。

此時韓國和歐洲防務公司合作協議已經達成,韓國的四代機發展故事如何演繹下去,還請各位吃瓜群眾稍安勿躁、耐心等候。看多了韓劇的我們都知道,故事總是給我們帶來驚喜,不是嗎?目前還僅僅是初步協議達成,繞老繞去連還在立項上馬研製之前的PPT階段,距離正式進入圖紙甚至工程階段還差著遠呢。筆者不由得感嘆,演繹了70集的劇情,居然只是個預告片……

作者:利刃/希夕回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殲20 的精彩文章:

殲20隻是開胃菜!時速2.8萬公里,我軍又一撒手鐧亮相,美軍還沒有
到2035年殲20會是什麼樣?總設計師的一番話振奮人心

TAG: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