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是個小氣的人

孫權是個小氣的人

孫權是個小氣的人。

小氣的人通常都愛算賬。

說一個人好算賬,通常有兩種意思:褒義或貶義。

若是褒義,是說這人算得透徹,算得明白。不只算眼前,還算得到以後。不止為自己算,也替對方算。結果是雙贏,皆大歡喜。

要是貶義,那這賬就算的精明仔細,毫釐必爭。只算自己虧了多少,想不起自己佔過多少便宜。出門沒撿錢就是丟錢了,沒佔到別人的便宜就當被人騙了。我們或多或少總會遇上這號人。

要說孫權是第二種人,未免也太小瞧他。但是比起第一種人的大智大慧,他到底還是差了點。

所以他算來算去,也算不出為啥要把荊州借給劉備。

這劉備的臉是夠大,歷來借兵借將不說,皇上面前都要討大一輩。現在又居然要借一座城。

江陵戰略位置重要,劉表多年經營,是荊州最大的肥肉。周公瑾用了一年才打下來。你說借就借?做夢吧。

但魯肅是個大器的人。若論大器,魯肅在三國可排進前三。頭兩個是曹操和劉備。當年周瑜孫策剛起兵,向魯肅借糧,魯肅眼皮都沒眨一下,送出了一半兒家產。

這位同學可能要說了,「哎,一半而已嘛。當年我女神向我借錢,我兜里就剩下二百五,兩張大票都給了她。後來人家釣上個富二代,錢的事早沒影了。我也沒說過什麼。她都把我刪了,我還留著她。。。」

魯肅跟你我屌絲不一樣。魯肅是有錢人。

多有錢?魯肅的家產是兩囷糧。

一囷是三千石。

三千石糧值現在多少錢?換成太平盛世,也許算得出來。在三國這亂世,你真算不出來。

亂世之中,金子不值錢,銀子不值錢,錢都不值錢。值錢的只有能吃到肚裡的糧食,和手中能殺人的傢伙。

「魯肅這樣的朋友請給我來一打」。如果你是魯肅的朋友,你去向他借糧,他也會借給你的,估計還不用你還。但是絕不會借你三千石。

因為你不是周瑜。

周瑜跟你不一樣。周瑜是周瑜。是周郎。是周公瑾。是當世英傑。

你借糧是為吃飯。周瑜借糧是為天下宏圖。

所以周瑜來一定要多借,而且還不許還。「別提還,提還跟你急。夠不夠?不夠另一囷也抬走。」這不光是情誼義氣,也是投資。

這資當然沒有白投。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這二人在赤壁堅定主戰,沒有他們,恐怕孫權已經被張昭賣了。

所以魯肅的話,他不得不掂量掂量。

魯肅要他借江陵給劉備,自然有他的道理。

現在的劉備窩在荊南四郡,空間太小。向北打不到曹操,向西進不去益州。你讓他去這時候的廣州深圳發展,他是不願意的。

要知道當年劉備兵不過三千,將不過關張。曹操降不住他,袁紹留不住他,劉表用不了他。而此時劉備手握精兵數萬,文有卧龍鳳雛,武有關張趙魏黃。孫權製得了他?只怕你不給他一條出路,他就要在你身上找出一條路。

周瑜說過,「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如今你把虎養在自家後院,連個籠子都沒。而且你不但除不掉它,還不給它吃的。

把江陵給劉備,他就跟死敵曹操接上了火,西面又可入川,自然不至於,也不值得打自己盟友的主意。當今形勢,曹操強而荊楚弱。想得天下建帝業,只能先和劉備一起先幹了曹操,在再跟這大耳賊一決勝負。現在給他的,在曹操身上拿回來就是了。

可孫權還是不情願。道理雖是沒錯,可那畢竟是實打實的地盤,他捨不得。

但他又不好駁魯肅的面子。

周瑜已經沒了,張昭不可信任,江東氏族一向是可惡的。此時的魯肅是東吳軍事最高統帥,長江上游,孫權已經交給他。

既然交給他,好歹也要做出些言聽計從的樣子。

「可這劉備說借,難道他會還不成?」

「將軍放心,劉玄德說了,打下益州就還。」

劉備還真打下了益州。

孫權就想把荊州要回來。

劉備想還嗎?不想。

按說既然是借,就該有還。不過就算劉備想還,也沒法按孫權的賬還。孫權不光要江陵,還要把荊南四郡也搭過來。

利息沒這麼算的,債也沒這麼要的。

「等我拿下涼州,再把荊州還給你。」

孫權火了,你這不是忽悠我嗎?「大耳賊最是無信!」

要不回來乾脆搶回來。

劉備自然不能示弱。親自帶五萬人馬,從益州開赴荊州。兩軍對峙,一場大戰似乎無法避免。

打得起來嗎?打不起來。

北方強敵在側,雙方準備充分,劉備不會先動手,孫權也不敢硬碰硬,這事還得靠外交解決。

有本事給孫劉調解的也只有曹操。曹操見孫劉鬧將起來,自己帶兵打漢中去了。

曹操打不打得下漢中,孫權可以不關心,劉備不可以。

在他的地圖上,漢中一直是自己的。也必須是自己的。

他的信心來自於張魯羸弱。這自守之賊,一戰可擒。沒準打都不用打,不戰而降。本來如果沒有孫權這檔子事,劉備已經帶兵過去了。劉備高興,諸葛亮更高興,隆中之對、兩路出兵、恢復漢室,成了,成了!

把張魯換成曹操,漢中還打得下嗎?

漢中是益州門戶,曹操佔有此地,想什麼時候打過來,就能什麼時候打過來,無漢中亦無蜀矣。

劉備在荊州有大幾十萬人口,益州小几十萬。

曹操有幾百萬。

對抗曹操必須靠地利。

劉備的大器在三國排名前二,這不是吹的。他一點沒猶豫,以土地換和平,用荊州換漢中。湘水為界,長沙桂陽給孫權,兩郡換一郡。

為什麼不直接還江陵算了?江陵還不得。沒了江陵,荊南四郡就是飛地,和益州連不上了。

按說二換一,孫權也應該滿意了吧。

孫權很不滿意。

孫權覺得整個荊州都該是他的。不知道孫權這個帳是怎麼算出來的,反正他覺得就該這麼算。

一個人的器是大是小,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概念。孫權能坐斷東南,兵精國強,人才歸附。要把他和市井小民比,器量不但大,簡直就是宏達。但比起劉備,還是差了一截。

所以關羽看他不起。

二爺的傲氣,三國里也可排進前三。此時第一的禰衡已經死了。第二的諸葛恪大概還寫不出個驢字。

關羽一生只服劉備,為什麼?因為劉備是皇叔?別說一個來路成疑的皇叔,就算是那皇帝老兒本人,二爺也不放在眼裡。

關羽服劉備,就是因為劉備大器,是大英雄。當年張飛守徐州,被呂布偷襲,劉備的老婆都丟了。張飛又羞又氣,要自殺謝罪。大哥是怎麼說的?「衣服嘛,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在關羽心裡,天老大,劉老二,自己老三。他怎麼可能看得起碧眼小兒呢?

「什麼,你的兒子想娶我女兒?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要是把你女兒嫁給我嘛。。。呸,我關某豈是好色之徒。虎女安肯嫁犬子!滾。」

孫權更想把荊州拿回來了。

孫權問呂蒙該怎麼辦。

呂蒙本是個糙人。要沒有孫權勸學,只怕這輩子都讀不了一本書。呂蒙天資倒是聰慧,一讀就懂,一點就透。但畢竟起點低,底子還是薄了點。耍點小聰明是有的,比魯肅的大智慧差的還遠。

他說打徐州不如打荊州,原因只有一個:荊州打下來好守。

沒出息。

這時候的曹操被關羽打得抬不起頭,兵力捉襟見肘。要是這樣你還守不住,以後是不是都不要打了?

呂蒙想不到什麼以後,他的視力只夠得上戰場上的幾百里。孫權此時也不顧以後,他腦子裡只有兩件事:一是拿回他的荊州,二是收拾得罪他的關羽。他還真的就不顧親者痛仇者快,對荊州下手了。

孫權高興啦。呂蒙功臣啊!至於魯肅嘛,三七開。

如果魯肅還在,他當然是不會同意孫權去打劉備的。你本來可以占曹操的徐州,北進中原。拉平曹操和孫劉兩家的國力差距。這是滅曹魏的最好機會。今天雖然把荊州拿下來,只不過是用敵人的徐州,換了盟友的荊州而已。與大局何益?劉備丟了荊州,又失了關羽,豈肯善罷甘休?兩家弱國決裂,真正得了便宜的是曹賊。

可惜魯肅不在了。孫權手下也沒有第二個魯肅。群臣對呂蒙歌功,對孫權頌德,沒見一人有什麼大格局。

再看看人家蜀漢,遭東吳背信棄義,吃了大虧,按理都該紅著眼來干你。結果諸葛亮反對、趙雲反對、群臣大多反對。為什麼?因為曹操才是我們的敵人,不該因小失大。先滅曹魏,再跟孫權算賬不遲。

在這亂世三國,跟著劉備的都是為了匡複漢室、一統天下。自孫權以下,則更關心老婆孩子熱炕頭,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權為何一定要偷襲荊州?只因關羽做了一件蠢事,侵犯了吳國主權
原來陸遜與孫權的的緣分始於偶然!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