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覺得毛姆是個怎樣的作家?

你覺得毛姆是個怎樣的作家?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書,相遇需要機緣。稚嫩時,不解愛,牽手多有遺憾;衝動時,不知世故,多有傷人之語;心態、情緒及閱歷不夠時,遇到好書,要麼硬著頭皮去讀,生出嫌惡;要麼,就像大一的我,在讀《月亮與六便士》時那樣感慨——

這書也太無聊了吧。

那年,初遇毛姆。媒人是我的電視文化課老師。他上課從不講電視,只談好書與好電影。一整個上午,前兩節課列書單和影單;後兩節課看一部電影。有一次,他的書單中多了一部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一眼便愛上這個書名。月亮是詩,是理想,是精神的象徵;便士是錢,是現實,是物質的象徵。我當即去圖書館找來這本書。可是,讀了三頁,我就把書放回了書架。毛姆在前三頁,大談特談藝術如何,生澀乏味;又談主人公的人生及性格,用的都是哲學論文式的語言,佶屈聱牙。我那時,喜歡余華、馬爾克斯這類作家,總喜歡用最快的速度進入故事,帶著讀者去領略小說中的世界。毛姆不適合我,這是我的結論。

給毛姆判了私刑後的四年,看到總有人引用一句話: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他不理睬六便士,卻伸手追尋觸碰月光。」

我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所指。當時,我剛畢業惶惶不知出路。找了一份媒體編輯的工作,每天加班,心累成狗,可是為了房租和煎餅果子,我不得不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是妥協,更是現實。多少人如我一般,在沒有資格追求夢想時,只能用下班後的時間,來寸寸靠近心中所願。我為了那六便士,與「月光」漸行漸遠,偶爾觸及,心中滿是不甘。

我告訴自己: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買來傅惟慈老師翻譯的《月亮與六便士》,在地鐵、衛生間、床上讀了起來。毛姆尖酸刻薄的評論依舊,大段的哲學語言式的議論依舊,但是完全不妨礙我進入主人公的世界。

斯特里克蘭德,他生活圓滿,家庭幸福,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但突然受某種召喚,辭掉工作,與家庭割裂,身無分文地去追求藝術。他選用的表達形式是繪畫。畫下一幅又一幅畫,得人賞識有了飯吃,臨了還和恩人的妻子有染,使其家庭破裂。後又投身小島,與當地土著同居生活,一心繪畫。到死,他留下遺言:最後一幅畫在牆壁上的作品,要燒掉。小說中的「我」最後見到那幅作品時,驚為天人。想存留,卻還是來不及。

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在六便士的世界中轉圜多年,突然伸手觸及月光,便奮不顧身。

也許是這部小說的後著力太強;也許是我本身早已厭倦,只是在等待一個契機。總之,我辭職了。有些人是為月光而生的。我不去想生計,只知道,眼下的忙碌、加班、擠地鐵非我所願。

賦閑在家,兩天讀一本書,每天寫兩千字,自律如是。毛姆說:「生活被安排得太有秩序了。我覺得簡直太可怕了。」

不得自由的秩序,當然可怕。可是,一旦掙脫,你能全部主宰自己的生活時,建立自己的秩序和坐標,是刻不容緩的。

因為辭職,因為努力,因為幸運,畢業後我結識了一位影視製片人。得其賞識,我成為了一名編劇。衣食無憂,還能有大把的時間用來讀書寫字。

毛姆說:「 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為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

在編劇生涯中,我經歷過嚴重的自我否定和挫敗感。一度要崩潰。是閱讀拯救了我。我發現,當自己處在閱讀的世界時,會獲得一份平靜。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拿幾本毛姆和馬爾克斯,靜坐在小區的長椅上,與陽光一起讀書,直到月光盈地。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是一種滿足。我慶幸自己遇到了毛姆。一個重要的決定,把我帶向了自由職業的道路。為著深情,為著學習,為著他那精緻的精神避難所,我都會繼續讀他。他的短篇小說總是用冷靜、犀利的目光去審視世界,去察覺細微處的人性拐點;他的長篇如《人性的枷鎖》《刀鋒》《月亮與六便士》總會帶給你精神上的一次地震。

在最恰當的年紀,遇見你,毛姆,讓我左手觸及月光,右手築起精神避難所,讓我明白,距離渴望最近的一步,是勇敢走自己的路。

尹沽城,青年編劇,簡書籤約作者,微博讀書籤約作者,微信公眾號|微博|簡書 ID:尹沽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淅肅搞笑匯 的精彩文章:

預先定位自己:你到底要做什麼

TAG:淅肅搞笑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