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空出現異象 人人都說是大吉兆 康熙為何就是不信?

天空出現異象 人人都說是大吉兆 康熙為何就是不信?

我國古時候有一種官職,叫做欽天監。欽天監的職責,主要是觀察天象和制定曆法。雖然這項工作很重要,但並非實權部門,品秩也低,所以是個清水衙門。

作為一名欽天監的官員,基本上每天都在做重複瑣碎的事情,通常也不能調動去欽天監以外的部門,所以日常的工作比較無聊。唯一能讓他們打起精神的,就是天象中出現吉兆,比如什麼紫氣東來,祥雲滿天,五星連珠等等。只要皇帝聽了一高興,就能普天同慶,欽天監也能得到一些獎賞。

但是,作為清朝的欽天監,日子卻不太好過。因為清朝的皇帝們,似乎對這種吉兆的說法不太感冒。

第一個不信這種說法的,就是康熙皇帝。

受當時外來傳教士的影響,康熙的科學知識水平是很過關的,他甚至能運用物理定律,計算大炮射擊的落點。此外,對於近代天文學,康熙也有所涉獵,所以對於星相之說,他是嗤之以鼻的。

當康熙讀到古時候關於五星連珠的記載時,當即不屑地表示:「五星行於天,度數不同,遲速各異,何由聚於一宿,雖史冊書之,考之天文,斷之以理,終不可信。」

後來雍正即位,在雍正三年(1725年)的二月,天空便出現了一次五星連珠。雍正繼承了康熙的權術,沒學到康熙的科學知識,但即便如此,他也對這種所謂吉兆不置可否。大將軍年羹堯為此向雍正上了一份賀表,雍正不但不高興,還抓住文章里用詞不當,將年羹堯訓斥了一番。

遇到這種奇異的星相時,乾隆皇帝是最糾結的一位。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欽天監向乾隆彙報說,在明年的元旦午時,會出現五星連珠的吉兆,請乾隆「宣付史館」,即在史書上專門記錄下這件事。

乾隆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最後思來想去,給臣下發了一道長長的諭旨:

「朕以七政同躔互運,凌犯或所時有。靈台占候者,轉指為瑞應、以飾聽聞,則大不是。因召諸王大臣、及監臣等面詢。……朕於天文象緯,素未深究,從不強不知以為知。……五星聚奎,殆千有餘年始一遇,而其為實為偽,亦莫可究。……所奏不必行。仍將此宣諭中外知之。」

這道諭旨太長,我們在這裡只摘錄部分。乾隆諭旨的大意是,朕一開始覺得欽天監是在騙我,但問了諸王大臣,大家都說確實是祥瑞。我自己對這方面也不太懂,翻了一下史書,發現上次五星連珠是在雍正朝,再上一次是宋朝,怎麼這次五星連珠來得這麼快?但仔細想想,諒欽天監也不敢騙我,而且今年確實各地都說大豐收,難道真的是吉兆?然而「揆之於理,終難深信。」所以最後還是不管他了,此事不用宣付史館,大家該幹嘛幹嘛去吧。

自乾隆之後,不知道清朝的天象是不是特別好,幾乎每一朝都有五星連珠的吉兆。但每一任在位的皇帝都表示,對這種事情,我是堅決不信的。

比如嘉慶四年(1799年),欽天監報告四月有「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嘉慶表示:「躔度偶逢,兵戈未息,何足言瑞。」道光元年(1821年),欽天監又報告有吉兆,道光只是淡淡地說:「益勵寅恭,與內外臣工共圖上理,不必宣付史館。」咸豐十一年(1861年),也以太平天國未平為理由,下旨五星連珠一事,「不必宣付史館。」

實際上,五星連珠這種天象,大概幾十年就會出現一次,所以在清朝多次出現並不奇怪。而清朝的每一任皇帝幾乎都不相信這種吉兆,並非是因為他們很懂現代天文科學知識,而是他們處事確實比較謹慎,也不會過於好大喜功。清朝皇帝將這一優點一直傳承了下來,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參考資料:

《清實錄》聖祖實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皇帝元旦開筆 都會發表什麼樣的新春祝福?
龔自珍的一首《己亥雜詩》,為何與孀居女子鬧出緋聞?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