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劍▼重構虛妄的日常鏡像——李劍鋒繪畫的身體敘事

劉劍▼重構虛妄的日常鏡像——李劍鋒繪畫的身體敘事

李劍鋒:70後,現居貴陽,自由畫家。

電壓200V 2009

藝術家其實只是時代遭際的受害者,他的作品會泄露他所處時代的病灶。把藝術家神化成時代的擔當者和拯救者,這是人文主義時代的英雄臆想。在後現代的超人鏡像中,那只是一場自慰的夢靨。依此,我們才能理解畫家劍鋒的話和畫:「我只想當一個偉大的病人」。

第一眼看到劍鋒的畫作,大腦里「嗖」地衝出的一個人和病詞:福柯,瘋癲與文明。福柯離我們尚還不遠,他所診斷的文明之病非但沒有解決,反而痼疾難愈了。

人工授精 2009

除了虛幻我還能給你什麼 2009

從劍鋒的畫可以看出他有非常敏感的身體經驗,並將身體經驗置入畫面展開自己的圖像敘事。我相信,他每畫完一幅畫,他的身體一定和畫里的身體一樣有疼痛感。儘管他說自己受了馬爾克斯的影響,並將自己的路子說成是魔幻現實主義,但我認為用小說來說繪畫並不準確,小說更靠近思想,繪畫更靠近身體。二者唯一相似的是精神內涵:這並非魔幻,這就是現實!一雙被理性規訓過的眼睛從他的畫上只會看到:荒誕、虛妄、錯置、暴力、病症,如果你用身體去感知,就會覺得自己周遭的日常生活與此並無二異:臃腫的肉體、獃滯的目光、過剩的慾望、被解構的浪漫、無可告慰的孤獨、艷俗油膩的成人,頹塌的現代建築、僵硬的生活設施、標準化的車間產品、丟棄的垃圾、凌亂的居室等等,自己似乎就是畫中人,生活成了自己主演卻無人觀看的醜劇。

英雄的真相與謊言 2009

他早期的繪畫基本上都是一個青春少年的孤獨想像,一個人作為敘事者的身體進入各種自娛自樂的孤閉空間,帶著年少時身體膨脹爆裂的青春記憶。他常將背景處理成無法延展的冷灰色的單調牆面,將敘事者擠壓到前景,前景色彩靚麗刺目,而敘事者的活動又表現出各種無聊的幻想,自閉中透氣的僅僅是破敗的牆體外窄小冷抑的天空(《曾經是流淌的河》《沒有天空的城市NO.2》《飯碗NO.4》)。即使到了戶外空間,天空都只是一道表演的帷幕,看似空曠遼遠,實則無法抵達天涯。下水道、動物、病床、孤樹、澡堂、樓梯、飯碗、獵槍、水淹等符號,以及望遠鏡、翅膀、飛機、雲朵等意象(《哲學家NO.1》《飯碗NO.5》《第八樓城堡》),都是身體經驗的解析符碼,飛翔與受阻、遠方與平乏、醫學與疾病、超人與災難,都成為不可調和的悖論畫面(《邊界》《邊界2》《哲學家NO.4》《等待哲學家》《病毒在空虛中蔓延》)。進入成熟時期,劍鋒還保留了兒童式的簡筆、變形、稚拙。

曾經是流淌的河 2007

飯碗NO.4 2007

屋頂水池 2007

劍鋒畫面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動物身體的置入。豬也好,馬也好,長頸鹿也罷,這些動物在日常空間中的闖入使動物與人物之間產生了複雜的背離關係,不是寵物式的親昵關係,人與動物的疏離是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疏離,動物驚恐獃滯的眼睛似乎成了觀看人類文明進化表演的滑稽觀眾,甚至動物也是孤獨自閉的,它們患上了人類施加給它們的文明病,回不到它野性瘋癲的動物狀態。這些畫面背後那種文明的虛妄無力,讓人悲觀恐懼又讓人反思追問(《人工授精》《除了虛幻我還能給你什麼》《英雄的真相與謊言》)。

月亮代表我的心 2009

第八樓城堡 2009

這時,我們會想起漢密爾頓當年拼搭的波普作品《什麼使今天的家庭變得如此不同?》這種追問會使劍鋒的繪畫變得有意思起來。拆解劍鋒繪畫的製作,可以看出是什麼使他的畫面變得如此不同?這種手法就是畢加索「繪畫是破壞後的結果」這句名言中所倡導的一種重構和拼貼手法。劍鋒自言其繪畫意象都能在生活中找得到原型和原形,他會因某一個人物或場景激起繪畫意念,以此進入畫面開始思想的重組。超現實畫家是進入無意識深處打撈意象,劍鋒是從無意識中的意象折回陌生的現實,他也並非刻意批判現實,而只是現實場域的檢視。「兩個相對遙遠的現實的結合會產生一種新的現實」,這是立體主義當年的創作心得,劍鋒的重構方式和意象來源較多,這麼多意象之間形成多維碰撞的網狀畫面,或者說是多重張力的心理交織:現實和夢境、理性和無意識、人和畜獸、室內與室外、畫外與畫里、誇張與寫實、工業文明與古代文明等等,人物與人物、動物、物件之間的疏離使畫面有一種陌生感和緊張感。重構不僅是畫面的語言手法,也使得思想有了碰撞的張力:盧西安·弗洛伊德的黃色筆觸、達利的藍色海岸、費謝爾的中產生活、艷俗主義的粉艷戲謔、波普主義的商業狂歡等等,主題上混搭得有叔本華的慾望、痛苦、無聊,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夢幻、壓抑、窺視、戀物癖、自慰、暴力的快感、罪惡的快感等力比多症兆,拉康的他者鏡像,福柯的瘋癲與文明等等。所有這些都市經驗鏡像和主題的多層疊加,構建了劍鋒的城市病理學和他對時代所寫下的臨床記錄單。

x,y

恐高症 2008

潰瘍NO1. 2008

邊界 2007

分散注意力 2008

準備好了嗎 2008

當代馬NO2. 2008

劍鋒的這批畫很受歡迎,是劍鋒藝術人生的小輝煌,奠定了他繪畫的成熟地位。他近年轉向了自己生活的日常細節,指向了制度、權力、名譽、自由、慣例等隱性維度,有時畫點輕鬆的生活小品,喜歡物象的重影疊加式表達,語言上保持了平實平塗的塊面組合,放下了固有的某種題材,退出了敘事者在畫面中的處身性隱喻,進入他者的身體敘事。雖然沒有前個階段的城市病理學那樣具有題材的識別性和思想的鋒芒性,但卻更加關注那些隱性卻影響深的一面。這個轉身幅度比較大,但放一放,收一收,可以更好地打出去。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所處時代的巨大問題總是撞擊他的心靈,他深陷其中,發出天問,有時會有答案,有時無果而終。劍鋒的抱負是做一個有答案的「偉大的醫生」,他已經是一個優秀的「病人」的李劍鋒,我們期待著一個「醫生」的李劍鋒。

哲學家 NO.5. 2008

等待哲學家 2008

99號汽油人 2010

隨機播放 2012

在智力上消除一切的正確 2013

已被認識的自由 2017

不規則的 2016

無題 2016

局部麻醉NO.12016

集體夢想 2016

劉劍:藝術學博士,貴州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執行主編。

獨立 · 邊緣 · 介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線一當代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邊線一當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