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米粉里加了這東西,孩子再也不吃水果了……
我家孩子 3 歲了,沒吃過一口水果,果汁會勉強喝兩口,基本就只愛吃些有味道的東西,奶油蛋糕、飲料這種,蔬菜也不吃。
現在臉上已經長白斑了,醫生說是維生素缺乏的癥狀。可醫院開的葯他也不肯吃,只肯吃一些維生素軟糖。
男孩媽媽出示的處方單
這是丁香媽媽的作者李靚莉最近接到的一個諮詢案例。案例中,孩子的飲食習慣,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身體健康。
可是,一般孩子不是都愛吃水果嗎?好好的孩子怎麼變得只能靠吃維生素支撐呢?我們請李靚莉老師好好給大家講講。
和這位媽媽的溝通後,發現他們剛給娃添加輔食的時候,覺得帶甜味的米粉孩子愛吃,就一直給孩子吃一種含奶粉的甜味米粉。
然而,這種米粉含糖量很高。
再加上全家普遍愛吃甜的,家中常備各種甜點,孩子一歲後就吃上了奶油蛋糕、糖果。
久而久之,孩子嗜甜的習慣已經改不掉了,最終成了今天這種靠吃維生素補充日常營養的局面。
家長要像警惕鹽一樣警惕糖,特別是在輔食添加的初期。給孩子添加米粉的時候,帶甜味的米粉統統不能選!
另外,其他含糖的食物,也要引起家長的警惕。
甜味危險
糖攝入量必須控制
圖片來源:網路
有些人可能會問,吃糖能有什麼危害:
「不就是蛀牙嘛?不就是肥胖嘛?我都知道,孩子還小,關係不大的。」
不說這些「可能導致的危害」,我們來說一些直接的。
1. 吃糖太多,影響主食攝入
甜的食物有一個普遍特點——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稍有一些營養常識的媽媽們應該知道,「主食」和「糖」都是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來源。
孩子吃了含糖飲料、甜食後,血糖會快速提高,很快就感到飽了。甜的食物吃多了,勢必會影響主食的攝入量。
如果三餐前給孩子食用這些甜食,孩子根本不可能好好吃飯,因為孩子根本感受不到飢餓;而沒過多久,孩子血糖下降了,馬上又覺得餓了,於是又會想要吃零食,進入惡性循環。
三餐和點心的關係顛倒,孩子真正需要的營養不夠了,時間長了,一定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口味偏好難糾正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天然喜歡帶有甜味的東西的。大人可以靠自己的自制力控制,但孩子卻不能,一旦養成嗜甜的口味偏好,便很難糾正。
像案例中的孩子那樣,已經養成吃甜食的習慣了,不肯吃水果這樣天然甜味的東西,只愛吃再加工的、高糖的甜品,一些原本吃水果就可以補充的維生素,卻得靠吃維生素片來補充。
吃糖,比吃鹽更難控制
圖片來源:網路
鹽的問題至少可以在廚房做好把控,而控糖卻比控鹽難多了。
因為糖並不僅僅是廚房裡的白砂糖,日常所吃的各種食物里都有糖的身影。
米飯中的澱粉、水果中的果糖、薯類中的澱粉、雜豆中的澱粉,這些天然食物中的糖並不用太擔心,家長需要警惕的是遊離糖。
遊離糖是指人類製造食品時所加入的各種糖,比如白砂糖、紅糖這種,也包括蜂蜜和果汁中的糖。
遊離糖的態度,世界衛生組織的態度鮮明且強烈:
將成人和兒童遊離糖攝入量降至攝入總能量的 10% 以下。如果有條件,應將遊離糖攝入量降至攝入總能量的 5% 以下。
圖片來源:WHO 官方網站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對於寶寶來說,每天遊離糖的攝入應在 10~15 g 左右。
而這個上限,太容易就被超過了。
10~15 g 遊離糖,也就是 1/5 瓶可樂,一大口乳酸菌飲料,一小塊蛋糕,一杯含糖酸奶。
孩子隨便吃一吃,馬上就過量了。
記住並做到這幾點
有效減少糖分攝入
1. 看穿配料表中的貓膩
學會看配料表是作為家長的必備技能之一。配料表裡的下面這些東西,都是屬於要避免的隱形糖:
白砂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麥芽糊精、澱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玉米糖漿等。
圖片來源:網路
看到這些成分,就把食物默默把東西放回貨架吧,真的不適合孩子吃。
2.能吃水果,就別喝果汁
果汁中的糖也屬於遊離糖,同樣需要控制。給寶寶吃水果,優於吃含渣果汁,優於吃去渣果汁。
美國兒科學會也建議,不要給 1 歲以下的孩子喝果汁。
圖片來源:美國兒科學會官網
另外,不要輕信超市裡售賣果汁的商品宣傳。如果看到配料表中有濃縮果汁,基本可以放棄購買了。這種濃縮果汁中很有可能已經加入過大量的蔗糖進行調味。
3. 限制蜂蜜的攝入
蜂蜜中可能存在肉毒桿菌感染,1 歲內的寶寶不要食用;1 歲後也盡量少吃蜂蜜,蜂蜜中的糖分也屬於上文中提到的遊離糖。
4.少吃或不吃含糖飲料
圖片來源:網路
不管是碳酸飲料、茶飲料,還是乳酸菌飲料、含糖酸奶,都是含糖大戶,都是我們應該盡量少給或是不給孩子食用的。
取而代之,口渴了多給孩子喝點白開水;此外,喝些牛奶或無糖酸奶都是相對健康的選擇。
良好的飲食習慣
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養成健康的口味偏好,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每個家長都應該牢記,無論是鹹味還是甜味,過早地讓孩子接觸,都會讓孩子喪失對天然口味食物的興趣,從而影響營養的均衡攝入。
偏好吃甜食的習慣一旦養成,等孩子有一定自我意識後,想要改變就很難了。
而冠心病、腎病、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病的發生,都與長期嗜甜的飲食習慣有關。
壞習慣養成後,對甜味的瘋狂追逐,也許將持續孩子的一生,再也無法戒掉。


※面對退燒針,每一位家長都要說「不」
※給孩子補維生素 AD 還是只補維 D?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