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會聚焦 助推製造業升級 工業互聯網是倍增器

兩會聚焦 助推製造業升級 工業互聯網是倍增器

兩會聚焦

助推製造業升級 工業互聯網是倍增器

助推製造業升級 工業互聯網是倍增器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丕恕(左),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中),全國人大代表、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右)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穩步推進,加快製造強國建設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兩會期間,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三位全國人大代表在「代表通道」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製造業升級談了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要麼翻身,要麼翻船」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來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周期性,製造業也不例外。近年來,由於世界很多行業狂飆突進的火爆市場不復存在,轉而進入大調整期。三一集團有限公司所處的工程機械行業正是這一狀態的縮影。

中國工業報此前報道稱,自2012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遭遇市場下滑的重創,加之一些行業的商業文明尚未形成,像三一集團這樣的巨頭也面臨業績大幅下滑縮水的窘境。儘管2017年市場有所復甦,但並不穩固。

工程機械行業玩家們的壓力可想而知,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也不例外。「近幾年來,不僅是我,公司的整個高管團隊都在反思。」梁穩根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他這幾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帶領三一集團進行轉型。

轉型升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梁穩根把「數字化」作為轉型的手段。作為一家主營工程機械等業務的裝備製造企業,三一集團如何向數字化轉型?

對此,梁穩根認為有三方面含義:第一,核心業務必須全部在線上;第二,全部管理流程必須靠軟體;第三,產品必須高度的智能化,管理流程必須高度的信息化,必須跟客戶和代理商以及供應商、員工等四個方面實現高度互聯互通。

「我在內部經常講,我們要麼翻身,要麼翻船。」梁穩根風趣地說,如果三一完成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那麼就會再次強大,這就是翻身;如果不能完成轉型,就會失敗,甚至翻船。

在梁穩根看來,中國正處於兩個重大戰略機遇的交匯點上,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是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浪潮。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更快更好地完成智能化與數字化轉型,中國一定會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

打造智慧「企業大腦」

市場不是沒有了而是變化的。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利用工業互聯網這個倍增器,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而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是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一直在思考的話題。

如何用好工業互聯網?孫丕恕認為,首先,要解決實體經濟對工業互聯網的畏難情緒。調研中發現,很多企業認為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是趨勢,但也顧慮只是互聯網企業的特權。其次,實體經濟千差萬別,要解決企業個性化訴求強的問題,提供定製化的服務。再次是大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運營商。

工業互聯網是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新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礎設施,加快其發展有利於加速智能製造發展。作為工業全要素連接的樞紐與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發展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各國搶佔全球產業競爭新制高點、重塑工業體系的共同選擇。

2017年11月19日,我國印發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為國內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指導和規範。今年2月14日,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統籌協調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全局性工作。

孫丕恕認為,工業互聯網平台要推動跨界創新,大幅提升生產力,亟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IT技術,打造智慧「企業大腦」,提升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化程度,實現智能決策輔助人和業務流程自動化,支撐智能製造落地。

創新是不變的法寶

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始終是國家實力的象徵。作為一家為能源行業提供關鍵設備的裝備製造企業,沈鼓集團擔負著為石油、化工、空分、電力、冶金、環保、國防等工程項目提供裝備的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說,沈鼓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堅持了創新引領。「在國際上,我們從一個跟跑者,發展到現在的並跑者,正在向領跑者邁進。我們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成為大國重器、國家砝碼。」

戴繼雙說,通過創新實現了突破和跨越,也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這幾年,沈鼓為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天然氣、長輸管線以及十萬空分等重大工程開發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裝備。

「這些裝備以前全部從國外進口,現在已經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採用了國產裝備,另外,我們還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用新技術和新業態來打造沈鼓發展的新動能。」戴繼雙說。

沈鼓已經建立了沈鼓雲智能製造服務平台,為用戶提供設備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服務型製造的收入已經佔總收入的30%以上。

談及國企改革話題,戴繼雙認為,要繼續深化改革,建立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和動力的創新體制和機制。此外,只有堅持不斷地創新才能掌握最核心的技術,才能擁有最尖端的產品。

「要加快向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的轉型,要佔領本行業產業的最高端。此外,要打造一個有利於高端人才發展和創新的平台,把創新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戴繼雙說。文章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 中國工業報記者 陳棟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工業電器網 的精彩文章:

電氣百科:基礎知識保護電器電源熔斷器
中國人工智慧未來十大發展應用方向

TAG:中國工業電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