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農,原來都是這樣的……
樸實無華的名稱,面朝黃土背朝天其實也是他們的寫照。
細心點,慢慢來
茶農需要做什麼呢?日常開墾茶園、培育茶苗、維護茶園等。茶農還必須具有的制茶的手藝。採茶,制茶,包裝,售賣也不在話下。
烈日下的勞作
那麼你是否想過,一斤好茶到底需要多少茶芽?網路上以綠茶為例,做了實驗;
1克綠茶=112顆茶芽,一次採摘一個茶芽,1斤綠茶=500克×112=56000顆茶芽。一泡3克茶需要這雙手在枝頭上採摘336次,一斤茶需要採摘56000次。
一顆顆都是收穫
這組數據並不浮誇,事實上堅持原生態茶的茶農還要更辛苦。你可能不知道他們身處何方,如何採茶?
上山看看茶
原生態茶葉的採摘是大部分人想像不到的艱險和辛苦,茶農需要跋山涉水,走過那些鮮為人知的山路,去到大山深處,採摘那些原生態好茶。
去茶園的路上
注意安全
原生態茶的茶樹幾乎不修剪,不矮化,茶園不打農藥,也沒有除草劑,雖然除草劑打草節約人工也節約了成本,可破壞了野茶原有的品質,施用化肥增加產量,可同樣口感不好,雖薄利多銷可失去了茶本身的意義。
行走在泥濘小路上
所以選擇原生態人工打草,野草腐肥,成本高產量低難賣,但茶園也始終堅持誠信堅持原生態,增加健康係數,也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一看便知茶園的生態,也可知曉茶農採茶的辛苦。這也是世外茶源茶園的特殊之處。
重量好像不是什麼事兒了
野放茶園
到了茶季,茶農必須在天蒙蒙亮出門,出門前須帶足所需的水與糧食,在採茶過程,他們大多沒時間回家休息,只是為了能在最好的時間採摘最好的茶青,茶農有句諺語:「早采三天是個寶,晚采三天便成草」。
一定要站穩了
繁忙茶季一天工作時長最短也需7-8小時,長者可以達到10小時以上,更別說在這過程中他們幾乎都是站著的,或者一整天都在彎腰低頭,還有像雲南的古茶樹,鳳凰的老樅,都要爬到樹上采。一個好的原生態茶園背後總會有一個對原生態茶執著且熱愛的茶農。
攀高採茶,風景與風險並存
辛苦也要堅持
茶農雖辛苦,可也樂在其中。今日的茶青怎麼樣,做出來的毛茶怎樣,想比前日的是好是差,這就是他們的日常全部,茶已經融入他們的生命,安靜的沉澱。
彎腰採茶,你說一天要彎幾次腰?
喝著無心,采者有意。這便是最真實的寫照,一杯好茶,真的不簡單,你不知道的是這裡面蘊含了多少茶農的辛苦。珍惜每一杯所喝到的茶吧,特別是原生態茶!支持世外茶源,便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
奶奶也來幫個忙(來源百度貼吧)
收穫頗豐,回家
圖片來自:武夷天勤生態茶園,天聖鐵觀音、文家茶園、野生猴魁(茶園)等世外茶源平台茶園。在此感謝你們的付出與堅持。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