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尤溪春茶開採嘍!茶農:春茶採收時間並不長,要和時間賽跑

尤溪春茶開採嘍!茶農:春茶採收時間並不長,要和時間賽跑

尤溪綠茶是「華東第一綠」,是東南最早開採春茶的地區。受氣候影響,今年春茶開採期比常年推遲了一個星期,但春茶茶青質量比往年好,茶青價格有所上升。3月1日,尤溪春茶開採。

三明日報記者近日前往該縣清溪茶園採訪,感受茶鄉春早。

「現在人都在茶山上呢!」

「春茶採收時間並不長,所以是要和時間賽跑的。」

茶鄉春早。3月7日,尤溪縣台溪鄉象山村民陳君友一早就上茶園,幫父親采完茶園後,還要采自家的茶園。而幫兒子照看的小孫子,他就只能帶到茶園來了。

台溪鄉是我市第一產茶大鄉,茶葉種植加工交易尤其以清溪片區最為集中。戴雲山麓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所形成的小氣候,使得這裡的茶葉每年迎春抽芽、率先上市,贏得了「華東第一綠」的美譽。

GIF

「春天自然該忙活茶葉」

被勤勞的茶農悉心照料的茶樹,如一條條墨綠色的絲帶橫陳在大山上。

春天給茶樹帶來了新綠,一個個牙尖翠綠清亮。拇指和食指嫻熟地配合,如在茶樹上飛舞的蝴蝶,一片片清香稚嫩的茶尖便被握入手中,放入竹簍。

「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尤溪縣茶葉站站長姜能寶介紹說,茶樹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和積累後,茶葉所含的物質最為豐富,使用春茶製成的茶葉泡茶,往往茶香持久,香氣和口感都屬最佳。

「早的人年沒過完就開始採摘了。」74歲的陳君跨和71歲的林碧珍夫婦自然知曉在這個一年最好的時節才能採摘出最好的茶青,雖然老倆口年紀已經很大,但仍愛「忙春」。

「我們一個人一天可以采四五斤。」林碧珍說他們年紀大,採茶並不算快,手腳麻利的人一天最多可以采七八斤。雖然採的不多,但也需要1天10個小時的勞動,從早上7點忙到下午5點,不會騎車的老倆口中午選擇不回家,就只能提前準備好午飯在山上吃了。但老倆口還是很開心,因為,「春天自然該忙活茶葉」。

「這裡原來種的是油茶,後來改種了茶葉。」望著自己的茶園陳君跨對記者說,當年這裡是生產隊分的油茶林,後來由於油茶的效益不高,大家就改種了茶樹。當地很早就有人開始種植茶葉,看到他們種的福雲6號比較好,陳君跨也選擇種植這個品種,時隔多年他依然記得,當時的茶苗是6分錢一株。

「銀行里取不到多少現金」

下午2點,一場春雨不期而至,採茶的工作只好提前結束,茶山就漸漸地安靜了下來,而象山橋頭卻熱鬧了起來。象山橋頭的茶青交易市場,是多年來自發形成的,而在清溪片區內的一些重要路口,都有類似的交易市場。

「平時都是下午5點半左右才開始交易,今天下雨就提前了。」姜能寶介紹說。由於雨水會影制茶的口感和香氣,所以開始下雨後採茶工就會停止採茶了。

一台台電子秤出現在了橋頭「T」形路口的路邊,電子秤上放著大鐵盆,等待著茶農今天的勞動成果。漸漸地,原本空曠的馬路上,出現一部部摩托車,茶農們帶著一天的收穫而來。

沒有想像中的討價還價,也很少有大聲的叫賣,茶農們一般都徑直走向一處攤點,把麻袋裡、竹籃里的茶葉倒在鐵盆中稱重。而後茶商把茶青倒入麻袋,茶農把現金放進口袋,交易便簡單快速地完成了。

「每到春茶採收的時間,銀行里取不到多少現金。」這裡雖然不是鄉鎮所在地,但是清溪主街上布有幾家銀行網點。每年這裡形成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長期的現金交易習慣,使得銀行的現金早早被茶商們取光。作為三明第一產茶大鄉,春茶採收期間的現金流水可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我一個人一般一天收三四百斤,一家人可以收一千多斤。」在橋頭收茶的茶商陳阿嬌對記者說。他們一家人分別在橋頭和各個路口收茶,一個地方一個人,三四個人同時收。從開始收茶到結束,就一個多小時,但期間基本是閑不下來。

橋頭收茶的人群中,開始出現了年輕的面孔,最年輕的有90後的年輕人,有幫助家裡經營茶廠的,也有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的。年輕的他們開始繼承父輩勤勞的品質,在家鄉的春天裡忙得不亦樂乎。

「茶青的溫度就是生命的溫度」

隨著茶農漸漸散去,原來橋頭、路口擁擠的街道空曠起來。茶農一天的工作結束了,茶商的工作還要繼續。

「要趕緊晾青,不然會影響茶葉的品質。」剛收完茶,回到自己茶葉加工廠的阮錫才,把還帶著溫度的茶青在萎凋槽上鋪開晾青萎凋,老阮笑著說,「茶青的溫度就是生命的溫度。」

老阮的春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的,從收完茶開始,一般每天晚上都得干到十一點,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接著干,萎凋、揉捻、發酵、乾燥每個環節一絲不苟,茶葉的品質基於當地高質量的茶青,而茶葉的味道全憑多年的經驗。各個環節的時間把控,制茶時的溫度、濕度,獨家不外傳的技巧都直接影響制茶的口感。哲學家說:「人不可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制茶人同樣不可能兩次做出完全相同味道的茶葉。

老阮對制茶的要求很高,收茶的時候只收單芽或者一葉一芽且茶香濃郁的高品質茶青,制茶時對每個環節把控的老道經驗使得出品的茶葉很受歡迎,今年第一批製作出的白茶已經被全部收走。「春天忙碌的意義就是製作的茶葉得到市場的認可。」

「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回來幫忙一個月。」廖貽生是個90後的小夥子,家裡是當地最早開始制茶的一批人,父親創辦的碧葉馨公司已經是當地行業的龍頭企業,年紀輕輕的他也算是個專家了,他自然明白春天忙碌的含義。

受家庭影響,廖貽生讀書時選擇了茶葉茶藝專業。讀書時,廖貽生經常把家裡製作的茶葉帶到學校里,和老師同學們交流,還把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帶回家裡,和父親探討如何改進位茶技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要制茶,首先要會品茶,從學校畢業後,廖貽生還專門到武夷山學習一年品茶。現在做電商了,還會經常參加各種品茶活動。和廖貽生走在象山村的茶葉加工區,不時有茶葉烘焙飄散出香味,不時有茶商們拿出剛製作出的新茶和他一起品鑒,那是當地獨有的春天的味道。

(三明日報記者 劉岩松 文/圖

部分圖片來自當地茶企)

(三明日報記者劉岩松 在茶園採訪)

來源:三明日報

本期編輯:凌峰 靈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每天喝的茶葉藏著那麼多貓膩,看完嚇了一跳!
每天一杯茶,不光排毒減肥,還能年輕十歲!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