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光里,遇見書信的溫度

春光里,遇見書信的溫度

恰似你的溫柔

群星

00:00/00:00

中國

傳統

節氣

不寫書信,已經是很久很久的事情……

關於書信里承載著的情感,也早已伴隨著時光流逝散落在天涯,久不去問津了。

這幾天,晴朗的太陽放假休閑,無邊的春雨裹挾著寒潮席捲人們的身體和心田。

「我們要做一期寫寫書信的活動!你找找題材吧!」

「書信?」我充滿了疑問,彷彿陌生的天外來客震驚了思潮的空間。剎那,「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的詩句爬進我的腦海,對呀,前不久,還看梁實秋的文章,寫他和程季淑戀愛的時候,他自己為了表情達意,製作了淡綠色的書箋,畫一個方框框,中間構建了雙溝饕餮紋加螭虎的圖案,把他的情詩寄給對方,受到了聞一多的稱讚,自己當時不還連連讚歎文人就是情懷雅緻,做事高潔有趣呢!

但是,自己不寫書信,畢竟是很久很久的事情了……

冷色調

暖色調

VS

恍然間做和書信相關的事情,頓感陌生和稀奇,畢竟和書信拉遠了距離,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啊。在這個追求速度和節奏感的世界裡,誰還有那份耐心和熱忱去認真的寫一封信,誰又有那份從容和等待,心寄歸鴻,期盼遠方價估萬金之情感的抵達呢?

下午的時光里,我們六個人選擇了蔡琴寫給楊德昌的信。一人朗讀一段,不長不短。用楷體工工整整抄寫在淡黃色的毛邊紙上,拿在手裡,復古的氣息氤氳開來,把人帶回迷離又纏綿的時代……

這封信是在楊德昌去世以後,蔡琴面對媒體的「前妻反應」。蔡琴不愧是個基督徒,面對流言蜚語,她用十字架的愛,釋放了自己的怒氣和怨仇,她沒有數落他的不是,反而數算楊德昌的成績,儘管在婚姻關係中,楊德昌的確辜負了蔡琴。但是斯人遠去,再不歸來,與其仇恨,不如感恩。

書信,承載了蔡琴作為婚姻里失敗女人的成長心史,讓我們讀到了她堅韌、獨立、大度的心懷,也照亮每個讀者的心堂……

遂想起,去年客居福建的時候,因為教學的緣故,把古書逐一翻出來,無意中讀到漢朝李陵的《答蘇武書》,被作者感動的涕淚縱橫。其中「人之相交,貴在知心」,更是把李陵的悲憤之情升華到了極點。也給予了我心靈一擊。不由得回想起初中同學十幾年前寫給我的書信。我們雖然沒有古人雅緻,特去製作專門的信箋,譬如薛濤女士的「薛濤箋」,一聽名字,就意欲扎身那片深紅色的詩歌海洋里,但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樂趣。

我們那個時候流行的是淺綠色的信紙,方格格。或者紅色的信紙,一行行。

還記得最要好的同學給我來信訴說她剛上高中的困惑;也依稀記得自己寫信給別人對於未來宏偉藍圖的規劃。不期然中,收穫了「筆友」這寶貴的財富。其中最難忘的是理工大學一個男生的信。

剛到太原讀書的時候,十幾歲的孩子,缺乏父母師長的有效勸導,不擅長處理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內心居然長出了自卑的荒草,無可傾述的情況下,網路上結識了這個男孩子,便把自己的迷茫傾注筆端,告之對方。沒想到他居然給我回了信,在信中讚美了我的文字和聰敏,還鼓勵我不要自卑,也把他上大學以後的困惑告訴了我,還討論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從那以後我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獨守心中的孤島,在長夜微燈下,以信的形式訴之遠方,訴之彼岸……

那封信寫了好幾頁,最後還備有一幅可愛的自畫像,此種信,後來再沒收到過……

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三十多年的時光里,認識的人,就像大海上的波浪,湧上來,退下去,相聚過,再散去,還有誰記得給你寄封信,你還能再想起給誰寫封信?微信的盛行,網路的傳播,能留住幾人的溫度?林黛玉喜散不喜聚是有深刻哲理的。

來,來,來,在這明月夜,在這春風裡,在這寒潮中,敞開青春的心門,重啟人生的新模式:凈手,點燃一支甜香,鋪開自己喜歡的信紙,寫一封長長的信吧……

文之為德也大矣!《希伯來》書里說,「有死阻隔,不能長久」。浮遊人生,如此短暫。就把我們的情思,就把我們的夢想,就把我們的無奈化作文字,寫給他,寄給她,在天地間流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菊軒 的精彩文章:

為你薦書:《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

TAG:靜菊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