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蕭紹彬:抗日名將羅卓英接收南海諸島記

蕭紹彬:抗日名將羅卓英接收南海諸島記

羅卓英先生,廣東大埔縣湖寮嶺下村人(出生於百侯宜洋坪),保定軍官學校畢業。他在滬東前線、江西上高、長沙會戰、保衛武漢、印緬等地英勇殺敵抗日之事已名聞遐邇,他抗戰勝利後回粵主政時,三進南海策劃收復南海諸島一事卻鮮為人知,這是他主政廣東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南沙群島在鄭和下西洋前,為我國統稱「七洲洋」之一部,1931年前稱團沙群島。

1933年,法國人對西沙群島懷有野心,曾照會我國駐法國大使館,聲稱西沙群島隸屬安南(今越南,當時為法國殖民地),被我國政府嚴厲駁斥,法人自知理屈,此事自行平息。法人在向我交涉西沙群島同時,出兵佔領我南沙群島,並向全世界宣布。

當時,法國報紙報道:「在安南與菲律賓島之間,有一群珊瑚島,浮沙暗礁錯雜,航行者視為畏途,未敢輕易接近。但該地也有草木繁多之處,廣東一帶的中國人,有居於該島以從事漁業為生者……」

我國政府當時向法方提出嚴正抗議,並據法人自己的報道:「島上居民都是從事漁業的中國人」,並非無人居住,依照國際慣例,凡新發現島嶼,其居民屬何國人,即可證明其主權屬於何國,南沙群島隸屬中國,不容置疑。

1939年春,日軍在大舉進佔江西上高、高安等地,妄圖掃除佔領長沙障礙的同時,出兵侵佔了我國西沙及南沙群島和台灣,驅逐了原駐島法軍(前被法人佔領)。同年四月將南沙群島改名為新南沙群島,同時將東沙、西沙一併劃歸台灣總督管轄,隸屬高雄縣。

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抗戰,終於使日軍臣服,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羅卓英先生因抗戰殊功升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羅上任伊始,即受命前往南海諸島,收歸廣東省管轄。

羅卓英先生受命後,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接收南海諸島事宜。他親自過問,選派工作人員,擬定接收計劃,指定省府三名高級官員負責監督實施。省政府從有關各廳局抽調技術人員數十人,又在海南島崖縣及榆林等地征雇漁民及石工近百人。漁民經常進出諸島,熟悉航道。石工則在軍艦上勒制地名石碑,供上岸後各島立碑定名使用。

1945年11月5日,接收人員由榆林港乘「太平」、「中業」兩艦出發,中途遇大風暴而兩次折返榆林。12月9日,再次啟航,經過三天三夜艱苦航行,12 日晨6時抵達南沙群島,在當地居民歡呼聲中,登陸執行任務,日軍自行退出。

1945年收復太平島的中國官兵。

其主島原稱長島,改為太平島,以示我海疆太平之意,在島上立碑升旗。

有關人員留在諸島上兩月有餘,分別從事各島之測量、調查、立碑等,還採集動、植物標本,滿載而歸。

羅卓英 (號慈威)先生三進南海諸島,從始至終都十分關注,經常垂詢,聽取報告,提出意見,果斷決策,使之圓滿完成,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完整,及今後開發南海諸島作出重大貢獻。

台灣特指定一島命名為「南威島」,以作羅卓英接收之紀念。

2016年1月28日,馬英九前往南沙太平島,在碑前發表談話,闡述登島目的,嚴正說明太平島是島嶼,不是礁石,完全符合海洋法公約島嶼定義。圖為登島後,馬英九到「太平艦到此」紀念碑前訪視。

馬英九強調,之所以要在任上最後一年登太平島,就是要凸顯太平島並不是岩礁,而是一個島嶼。

太平島,中國位於南海上的固有領土,行政設置隸屬於海南省三沙市。是位於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的一個島嶼,居南海西側航道東邊,面積0.49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最大自然島,目前陸地面積僅次於人工所造的永暑島、美濟島和渚碧島。目前由中國台灣實際控制,由台灣省高雄市旗津區實際代為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2008年2月2日,台灣時任領導人陳水扁登上太平島。2016年1月28日,台灣時任領導人馬英九登上太平島並發表談話指出,從歷史、地理及國際法的角度而言,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屬中國的固有領土及海域,中國享有的國際法上權利,不容置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王瑞來:「狸貓換太子」傳說的虛與實
孟慶延:農業集體化時期"倒欠戶"現象的社會學考察—「生存倫理」與集體邏輯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