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蛟龍號追索水下探測器的歷史

從蛟龍號追索水下探測器的歷史

9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市場行情低迷,為了提振市場,在1995年,一項新的政策落地:每年引進十部外國分賬大片。由此,好萊塢大片走入了國人視野。1998年,卡梅隆導演的作品《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票房號召力空前強大,更多的國人了解到了泰坦尼克號的悲情故事,原來在辛亥革命的燎原星火終結滿清統治的1912年,有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豪華游輪首航就撞上冰山沉沒,船上有意氣風發前往美國淘金的英國下層青年,有財產分布大西洋兩岸的上流貴族,有曖昧情愫滋生的空間,有性善性惡交鋒的舞台,然而所有的恢弘與聲色都沒入了大西洋深深的海底。

深海探測器探訪泰坦尼克沉船遺骸

在電影《泰坦尼克》開拍之前,導演卡梅隆曾兩次乘坐俄羅斯的和平號深海探測器(Mir)前往泰坦尼克沉沒的海域考察。而泰坦尼克沉船殘骸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被發現,也歸功於深海探測器,那一次是美國深海探測器阿爾文號(Alvin)的功勞。前不久,我自費去電影院看了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紀錄片對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陸空交通裝備進行了立體介紹,航天探測器能做的不僅僅是「上九天攬月」,它們會飛向比月亮更遠的星辰、飛向更深的宇宙,深海探測器能做的不僅僅是「下五洋捉鱉」,它們在人跡未曾涉及的深海世界推進著人類認知的邊界。20年前,人們走進電影院看《泰坦尼克號》,看人間的愛恨情仇在海上漂浮,最終沉入海底、歸於寂然。20年後,人們走進電影院看《厲害了我的國》,看深海探測器沉入海底,看到寂靜海底生物的繽紛,看到造物的詩篇。

上世紀50年代中期,人類對海底世界的認知非常有限,有限的認知引發科學家的群體憂慮,對海底世界的研究勢在必行,這種研究如何切入?一群美國海洋學家聚集在華盛頓商討對策。一名叫Allyn Vine的海洋學家認為應該開發建造載人深海探測器,他說人的頭腦聰明、潛力巨大,當年載著達爾文進環球航行的英國軍艦小獵犬號上的任何科學設備都比不上達爾文的智慧。Allyn Vine的類比成功說服了同行,專門的深海探測科研小組成立,政府也撥了專門經費來支持深海探測器的建造。1964年,深海探測器阿爾文號(Alvin)號在製造車間下線,它的名字就是用來紀念提出開展載人深海探測研發的科學家Allyn Vine。

阿爾文號的進化

1966年,美國空軍兩架飛機在西班牙相撞,導致一枚氫彈落入西班牙海岸線附近的地中海海域,阿爾文號成功找到了氫彈,避免了事故發生。70年代初期,美國法國聯合探測大西洋中部的海脊,阿爾文號參加了這次任務,把科學家送到了海面以下一萬英尺的海底。之後阿文號又潛入當年達爾文所停留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海域的海底,在那裡發現了依靠海底火山爆發釋放的化學能量而不是光合作用維繫食物鏈的動植物聚落。阿爾文號除了讓人們了解到海底世界的動,也讓人們了解海底世界的靜,1986年阿爾文號成功找到了泰坦尼克沉船殘骸,曾經的恢宏堂皇被定格海底超過半個世紀。2010年,完成超過4500次深潛的阿爾文號進廠接受升級再造手術,四年後歸來。

阿爾文號投產使用的時間正值冷戰期間,美蘇兩國在航天領域的軍備競賽如火如荼,美國阿爾文號的入海也給蘇聯在海洋研究上來了一針強心劑。1987年,最大下潛深度6000米的兩艘蘇聯和平號(Mir)深海探測器開始服役。這兩艘深海探測器是蘇聯方面和芬蘭軍工公司合作生產的,在冷戰的背景下,西方陣營的芬蘭之所以能夠跟蘇聯合作,是因為芬蘭方面得到了美國的特許,而美國之所以應允,是因為篤信技術的難度會註定這個項目的失敗,然而美國打錯了算盤。

蘇聯解體以後,和平號深海探測器被俄羅斯繼續沿用,90年代中期,和平號帶著導演卡梅隆拜訪水下的泰坦尼克沉船殘骸,2009年和平號載著普京下潛到貝加爾湖湖底。俄羅斯也曾運用和平號來捍衛自己的海洋國土。根據現行國際法,一個國家陸地邊界向外延伸200海里是這個國家的專屬經濟區,然而當一個國家能夠舉證證實陸地邊界附近海域的海床結構與大陸架的結構類似,基於海床是大陸架的延伸,這個國家可以在更廣泛的海洋面積內主張更多的利益。2007年,為了解決與丹麥、加拿大在北極海域的海洋國土糾紛,和平號赴相關海域考察,搜集了證據後提交聯合國,稱羅蒙諾索夫海脊(Lomonosov Ridge)是俄羅斯大陸架的延伸。

後世對公元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潛水器的刻繪

美國獨立戰爭中美方使用的潛水器

有歷史學家認為,人類對潛水器的製作和使用,能夠追溯到公元前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當時,外層塗蠟的防水木質載人裝置可能被用於作戰。戰爭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溫床,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耶魯大學學生David Bushnell製作了機械化的銅質載人潛水器用於與英國作戰。從公元前使用木料來製造潛水器到現代社會使用金屬材料,到今天使用鈦合金,製作材料抗壓性增強,潛水器的下潛深度越來越深。水下探測器器身在水下的抗壓、載人球艙供氧、水下照明、載人球艙內電子顯示器高清顯像、在潛水器投放入水與回收過程中潛水器母船上的吊臂與吊纜的承重,這些都是研究人員要面對並且解決的問題,在1977年出版於美國的《潛水器與它們在海洋學、海洋研究中的運用(Submersibles and Their Use in Oceanography and Ocean Engineering)》一書中,作者對這些問題都進行了探討。

太平洋這一邊,1977年8月,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召開,鄧小平主持。他在會上說,「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蛟龍出海,話沒有落空。

參考資料:

https://www.maritime-executive.com/article/Happy-Birthday-Alvin-50-Years-of-Discovery-2014-06-04

https://gizmodo.com/alvin-the-deep-sea-submersible-is-half-a-century-old-1586736175

以上兩個鏈接都是阿爾文號服役五十年的大事記

http://news.bbc.co.uk/2/hi/europe/6927395.stm

以上鏈接介紹了俄羅斯運用和平號開展海底地質勘探

http://www.waterencyclopedia.com/St-Ts/Submarines-and-Submersibles.html

以上鏈接介紹了古今潛水器的發展史

《潛水器與它們在海洋學、海洋研究中的運用(Submersibles and Their Use in Oceanography and Ocean Engineer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智稜鏡 的精彩文章:

TAG:心智稜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