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姓吳的女人,經歷四朝,生來就是做皇后的命!

這個姓吳的女人,經歷四朝,生來就是做皇后的命!

01.命運巧合,吳氏進宮

電視劇中的趙構

君無戲言,君仁臣忠。作為一個皇帝,必須要言而有信,這是為君之道。廢立皇后都是國家的大事,不是兒戲。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如犯罪,無德等,不可以隨便廢黜。前有列祖列宗,後有千秋史冊。不仁不義,天理不容,人心難服。就算後果這樣嚴重,歷史上廢后的皇帝也是非常之多。在中國歷史上,長時間在位的皇帝很多,長時間在位的皇后卻很少,能走完金婚的皇后就更少,少到了只有一個,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宋高宗趙構的皇后吳氏。

吳氏出生於1114年,原本她與趙構是八杆子打不著的,然而北宋王朝的不幸卻間接造就了她本人的幸運。在她12歲那年,即靖康元年(1126年),剛剛滅掉遼國的金國派兵大舉南侵,兵鋒直指北宋的都城開封。她未來的丈夫趙構當時還只是皇帝的弟弟康王,臨危之際奉哥哥宋欽宗之命,與張邦昌一起出使金國求和。

這時的趙構已經有了正房邢秉懿和兩位側室田春羅、姜醉媚,以及五個女兒,求和是國家大事,不能拖家帶口,所以趙構的一家老小就留在了自己的王府里。然而他沒想到的是,他們一家再次團聚已是下輩子。

趙構當時19歲,政治上還是個中學生的水平,領命之後一根筋似的想早點見到金兵統帥,希望磕幾個頭把人家磕回去。可惜金國人不是土地爺而是狼,對此宗澤(1060-1128年,宋代抗金名臣)有清楚的認識,所以就苦口婆心地勸阻道:「金朝要你去議和,這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求和還有什麼用,你此去豈不是自投羅網!」趙構動搖了,害怕自己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死在金國,便停下來駐紮相州(今河南安陽縣),自稱河北兵馬大元帥。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終於攻陷開封,北宋政權宣告結束,宋朝皇帝、大臣、宗室、新科狀元等三四千人全部做了俘虜,包括趙構的一家八口。不過好在趙構還在,於是北宋王朝就有了續集——南宋,他在當時的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縣南)即位,康王殿下升職成了皇帝陛下,年號「建炎」。而他的倒霉哥哥宋欽宗和倒霉父親宋徽宗就升職成了太上皇和太皇太上皇。

趙構剛剛即位,金兵就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打了過來。眼看小命不保,趙構便遵循「敵進我退,敵退我不追」的原則一路南逃,過起了四處流竄的生活,後來總算是在杭州安了家,並開始充實後宮。在這種情況下,1128年,吳氏被挑中進了皇宮。

02.配刀朝堂,智消兵變

當時的南宋朝廷外有金國強兵壓境,內有兵痞、刁民時不時地搗亂,這時的吳氏為了保護丈夫,身披鎧甲鐵盔,腰挎寶刀,整天跟隨趙構身邊充當保鏢。

吳氏配刀攜劍在朝堂之上、皇帝身邊,倒不是故意作秀,那是因為吳氏的表現的確既勇敢,又機智,堪稱女中豪傑。1130年,被金軍追殺得四處逃竄的到了明州(今浙江寧波),準備從明州再至海上去避難。為了順利出海,安排宰相呂頤浩和副宰相范宗尹牽頭負責調配船隻,安排乘船事宜。呂頤浩等根據調配的船隻多少來安排上船人員,由於船只有限,衛兵和小吏家眷無法全部上船,最後規定每個衛兵和小吏只能帶兩名家眷,其他的走陸路或留在明州。

不想,這一安排卻引起了衛兵的極度憤慨,以張寶為首的衛兵百餘人,圍住宰相呂頤浩,要求帶上全部家眷,當聽說呂頤浩不能解決問題後,他們又闖進的行宮,要求皇帝出面解決。趙構親自寫了詔書,讓宦官出面宣讀,答應明天解決問題,衛兵們才散去。

第二天,衛兵們又趕到行宮,要求同意他們攜帶家眷。船隻無法增加,對於他們的要求,趙構也無能為力,他又安排宦官出來搪塞。衛兵們見又不能解決,先你一句我一句地吵鬧,繼而在行宮內到處尋找,幾乎是要逼宮造反了。這時,吳氏出來,當眾給衛兵們做思想工作,在她機智的應對和苦口婆心的勸說下,衛兵們最後悻悻而退,一場差一點激發兵變的危機暫時被吳氏化解。《傳》載這段經歷說:「(吳氏)從幸四明,衛士謀為變,入問帝所在,後紿之以免。」

03.賢良淑德,立為皇后

宋朝皇后服飾

1142年前後,金兵再次發動對南宋的大規模入侵,趙構嚇得一度入海避敵,途中還寫信給金兵統帥,請求給予憐憫。和以往一樣,吳氏依舊堅定地守在他的身邊。趙構念於她的功勞,封為和義郡夫人,跟著到了越州又封為才人。此後,吳氏開始刻苦學習,博覽群書,不久就晉陞為僅次於皇后的貴妃。之所以沒有升為皇后,是因為趙構心中還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元配——邢氏(邢秉懿)。

邢秉懿被俘時已經身懷有孕,可惜在押往北方的途中不慎墜馬流產。然而禍不單行,金國侵略者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她剛剛小產沒幾天,金國的蓋天大王就要強佔她,絕望中的她差點自盡。

趙構做了皇帝後,金國政府為了極盡羞辱,又把他的生母韋賢妃、妻室邢秉懿以及其兩個女兒趙佛佑、趙神佑等,統統送到官營妓院中。這種慘無人道的羞辱直到紹興五年(1135年)才結束,邢秉懿等人被送至五國城與宋徽宗等人一起安置。這段時間,宋徽宗派遣大臣曹勛偷偷逃回南方去見趙構,並讓其帶上沾有自己眼淚的一方手帕。一旁的邢秉懿也摘下一隻金耳環交給曹勛,請他轉交給趙構。趙構見到耳環後,回想當初夫妻恩愛的情景,悲從中來,於是他造冊邢秉懿為皇后。

可惜紅顏薄命的邢秉懿沒等到重逢的一天,就於紹興九年(1139年)去世。而趙構直到紹興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生母韋賢妃時,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時中宮(皇后)已經虛位16年。坦率地講,作為皇帝趙構對百姓並沒有多少愛心,但作為丈夫,他對邢秉懿卻是十分盡心,為了祭奠這位髮妻,他輟朝數天。

好在吳氏十分賢惠,她不僅不吃醋,還對歸來的韋太后孝順有加,親自伺候起居,恪盡一個兒媳的孝道。人心都是肉長的,何況吃了那麼多年苦的韋太后突然見到這麼一個乖巧的兒媳,心裡自然欣慰不已。經過她的一番勸說,趙構於1143年正式冊立吳氏為皇后。

04.輔佐四帝,垂簾聽政

吳氏不但有做皇后的好命,而且她還是做皇后的「好料」。

高宗趙構大概是在亡國的兵亂中遭受太多的驚嚇,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漸漸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唯一的兒子病死後,便再無子嗣。無奈,只好召宗室趙伯琮入宮,收為養子,命張賢妃育之。當時還是才人的吳氏,為替皇帝分憂,也積極申請「育一子」,於是收宗室趙伯玖為養子。後來,張賢妃不幸病逝,吳皇后便將趙伯琮一併收養。吳皇后對兩個養子並沒有「親疏有別」,而是「視之無間」。因為伯琮恭儉勤敏,聰慧好學,堪當大任,所以吳皇后積極說服高宗將其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慎。值得一提的是,趙慎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而高宗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因此,趙慎即位,皇權便又由太宗一系轉入太祖一系。

吳皇后的大度和大氣贏得了子孫(雖然非親生骨肉)的尊重。1162年,高宗禪位於趙慎,是為孝宗。當了皇帝的趙慎,對非親生的吳皇后非常尊敬,不但上尊號為「壽聖太上皇后」,而且平時也是畢恭畢敬,拜見「如宮中儀」,對吳皇后的親屬也「推恩有差」。到了她孫子輩光宗即位,對這位重量級的「祖母」更是敬重有加。而她的曾孫輩寧宗趙擴,也時時要聆聽她的教導。

吳皇后經歷高、孝、光、寧四朝。這些南宋皇帝,雖然心腸都還不錯,可就是軟弱無主見,好在有她這麼一位堅強的女人替他們撐腰。譬如當年光宗向奶奶討教用人之道,吳太后深知政權交替平穩的重要性,也知道這個孫子很是平庸,所以意味深長地告誡他「宜崇尚舊臣」。再如她過八十大壽時,對侍奉身邊的嘉王趙擴「勉以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為先」,為這位未來皇位繼承人傳授君王之道。

吳太后輔佐的這幾個皇帝很有意思,個個都不愛當皇帝,而是願做太上皇。吳太后的夫君高宗趙構就當了足足25年太上皇。孝宗效法高宗,也做了5年。而隨後的光宗,因為和孝宗一直不和,又天天受老婆的氣(其皇后李氏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當了5年皇帝便厭煩了。紹熙五年(1194年),孝宗駕崩,光宗心神俱疲,頹然病倒,覺得「歷事歲久,念欲退閑」,也想做個太上皇。甚至他親爹的「祭奠之禮」,他也以病推託。這時朝廷已亂成一鍋粥。群臣此時能信賴的,也只有這位白髮蒼蒼、年逾八旬的吳老太后了。於是,宰臣奏請吳太后「垂簾主喪事」。太后開始不許,她並不願參與政事。但國不可一日無主,以江山社稷計,她只得再次「出馬」,在「梓宮前垂簾」,然後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為帝。第二天,她又按程序冊封嘉王夫人韓氏為皇后,然後馬上撤簾,從而乾脆利落地化解了這場宮廷危機。

想來趙家的子孫也真是沒出息,剩下的半拉江山都不好好愛惜、認真護理,還要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受累操心。三年後,吳太后病逝,時年83歲,謚號「憲聖慈烈皇后」,葬永思陵。走時還不放心,特地留下遺誥,告誡她的孫子和曾孫「宜於宮中承重」,服哀五月,以日易月(也就是僅僅五天)。言外之意,是告誡她的「孝子賢孫」少來些虛的,多幹些正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讓堂 的精彩文章:

TAG:三讓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