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時候,楊門女將上戰場打仗,這是真的嗎?

宋朝時候,楊門女將上戰場打仗,這是真的嗎?

現代了解楊家將很多都是從評書或者影視劇作品開始的,關於楊家將最早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是明朝中期熊大木寫的《楊家將演義》。書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歷史原型的,比如楊繼業,就是宋史中的楊業,潘仁美就是宋史中的北宋第一名將潘美,其他高懷德、呼延贊、王貴、楊延昭等眾多人物都可以在宋史中找到。只是他們在小說中的事迹和歷史中的有所不同而已。

歷史中的北宋楊家將第一代代表人物就是楊業,原名楊重貴(楊崇貴)。楊業父北漢麟州刺史楊信,又名楊弘信,楊業是其長子。楊業弟楊重勛(楊崇勛,楊重訓,古代人避諱的時候名字會比較亂),在楊信死後接任麟州刺史。楊業自幼被送到北漢開國皇帝劉崇處作為人質,因劉崇的喜愛,被收作養孫,名為劉繼業,和北漢的後兩位君主同輩,即劉繼恩、劉繼元。楊業在北漢時期,主要負責防守漢遼邊境,而在宋伐北漢時,作為抗宋將領,一直活躍在最前線,直到北漢滅亡,隨劉繼元投降北宋。

楊業降宋後,因為宋太宗趙光義認為他邊關經驗豐富,就讓他改回原姓,宋史稱為楊業,遼史稱為楊繼業,並被任命為鄭州刺史、代州刺史,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防守雁門關區域,被宣徽南院使,太原行府事,三交都部署潘美管轄。

在防守雁門區域時,楊業同潘美一起取得過對遼戰爭的多次勝利。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即公元980年,同潘美一起定下破敵計劃,潘美率董思願、侯美、鄧昭達等正面阻擊遼軍,楊業繞後突襲,前後夾擊,取得雁門關大捷,斬遼將蕭咄李,抓獲李重誨。楊業此戰號稱五百破十萬,從此遼人稱之為「楊無敵」。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隨潘美北征,同李繼隆、曹光實、梁迥等人一起攻入遼境,連續攻破寨壘36處,期間俘獲人口萬餘,牛馬五萬計,戰果頗豐,並迫使遼人達成和平協議。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作為西路軍副帥,隨西路軍主帥潘美出雁門關北伐遼國。北伐初期,戰果頗豐,連破寰、朔、應、雲四州。後因陳家谷兵敗,在狼牙村被遼軍箭矢所傷,匿於樹林中被俘,三日不食而亡。宋太宗聞之大慟,贈太尉、大同軍節度,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謚號「忠武」。

文學作品中說是被潘美所害,潘美同時還射死了求救的楊七郎,其實都是文學作品虛構。前線指揮也只是策略意見不同罷了,王侁提議出兵,劉文裕附和,潘美同意,導致楊業陳家谷出兵,中計後,被俘身死。歷史中的王侁、潘美撤兵,應該也是真以為楊業勝了,結果很多人受小說影響,祭出一個又一個陰謀論,潘美也著實的冤枉。

北宋楊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為楊延昭,又名楊延朗。宋史中記載的,楊業共有七子,長子楊延朗(即楊延昭)、次子楊延浦、三子楊延訊、四子楊延玉、五子楊延瑰、六子楊延貴、七子楊延彬。宋史中「其(指楊業)子延玉亦沒焉」,即老四在雍熙北伐中同楊業一起戰死了。同時戰死的還有老將王貴和和賀懷浦,都曾是潘美的部下。楊業戰死後,「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並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並為殿直」,相當於都官升一級,供奉官升副使,殿直升供奉官,更小職位的升殿直。楊業的這六個兒子都是善終。其中只有楊延昭繼續抗遼,其他人的事迹不可考。

楊延昭在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伐中,為楊業先鋒官,在朔州城下曾「流矢貫臂」而越戰越勇,立下戰功。宋真宗咸平二年冬(公元999年),當時楊延昭守遂成(今河北徐水縣西),時契丹來犯,延昭堅守城池數日。正好遇到天氣寒冷,延昭令軍士在城牆潑水為冰,滑不可上,智退遼兵,以戰功被升為莫州刺史。這年冬天,契丹再次南侵,延昭又在山西伏擊大敗遼軍,斬其將領,擢升團練使。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契丹侵犯保州(今河北保定),楊延昭兵敗,宋真宗免其罪,以觀後效。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重新被任命為都巡檢使、寧邊軍部署,防守邊境。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楊延昭曾率萬騎攻入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隨後宋遼締結澶淵之盟,半個多世紀再無大的戰爭。楊延昭卒於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年五十七。

楊延昭身為長子,被稱為六郎,實為遼人對延昭的稱謂。這個稱呼取義於北斗七星,七星中第六星開陽星是武曲星,主鎮幽燕北方,被遼人認為是他們的剋星。因此,遼人認為楊延昭是武曲星下凡,才稱楊延昭為六郎。至於說家族大排行,楊業只有一個親弟弟,應該不至於楊業有子時,他弟弟已經有五個兒子了,這有點不太靠譜。

北宋楊家將第三代的代表就是楊文廣,楊延昭第三子,兩個哥哥傳永、德征(這兩人宋史中無記載)。宋史有雲「延昭智勇善戰……。子文廣。」所以,大家不要再說楊家第三代是楊宗保了,也不要說楊文廣他媽是穆桂英了,這兩個人物在歷史上的楊家不存在,只是文學作品中虛構的。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楊文廣跟隨宋軍征討農民起義軍張海。史書中記載「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即按照為官的次序隨軍出征討賊有功,升為殿直,出征前應該官職很小。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楊文廣被范仲淹看重,招入麾下,後來范仲淹起起落落,楊文廣也就被調出他用。楊文廣其後隨歷任各處官職,因為澶淵之盟,宋遼議和,宋遼邊境再無大的戰事,楊文廣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楊文廣曾追殺撤退的西夏軍隊,殺獲甚重,此後駐防宋和西夏邊境。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楊文廣換防到河北邊防,重新回到了宋遼邊境。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宋遼再起爭端,遼人爭奪代州領地,楊文廣獻陣圖和攻取幽燕的策略,「未報而卒,贈同州觀察使」。可惜楊文廣還沒等到朝廷的批複就死於任所,享年七十五歲。

據一些資料顯示,楊家從楊文廣死後,搬出了天波楊府,此後,宋史再無楊家後人的記載。也有人考證說楊文廣和楊宗保是一人,文廣字仲容,讀音類似宗寶,這隻說明北宋楊家知名的還是三代,小說中還是為藝術需要杜撰的。而楊門女將,就純屬文學作品的杜撰了, 也許歷史上有相應的參考原型,卻都跟真實的北宋楊家無關。

北宋楊家三代都是忠勇報國,所以,我們還是要繼續傳頌楊家將的故事,歌頌楊老令公的忠誠愛國之舉,弘揚愛國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權大而不招忌,郭子儀是如何得以保全自身的呢?
曹操身邊美女無數,為什麼卑微的卞夫人是他一生的摯愛?

TAG:文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