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級食物,孩子身體不認識,很害怕!
中醫對於食物,非常強調「時間」和「空間」兩個概念,簡單地來說,孩子吃飯要以「當地當季的食物」為主,少吃反季節的食物,少吃各種外來食物,雖然高大上,各種營養價值很高,但是也不宜多吃,因為孩子身體對它們不熟悉,甚至不認識。
這個觀念與現在流行的營養學大不一樣,其實西方人也對營養學提出了反思,科學也是不斷驗證的過程。
在美國,一位叫做邁克爾·波倫的人,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飲食作家,2010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2013年被《時代》周刊評為「食物之神」,他寫的「飲食覺醒系列」書籍,長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書中提出:為什麼吃地越符合飲食指南,長地越胖?食物和營養素、營養主義真的好嗎?等等……面對著被工業精加工、商業炒作包裝的食物,提出「不要吃你祖母都不認為是食物的東西」觀念。不論正確與否,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在書中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1982年,他們做了一項很有意思的試驗,針對居住在西澳大利亞州德比鎮附近的10名土著居民,幾年前,他們離開原先的荒島後,出現身體肥胖、糖尿病等身體問題。
這個實驗,是將這些土著居民將送回他們原先生活的荒原。住在海邊時,他們的伙食里主要是海味,但也鋪以禽類,他們希望能找到更多的植物食物,於是就在兩周後向內陸轉移,除了淡水魚和貝殼類動物之外,他們的伙食內容更加豐富起來,包括烏龜鱷魚、袋鼠、山藥、無花果等。
離開現代飲食
回歸傳統飲食
回歸傳統飲食後
在荒野生活七周之後,為這些土著居民抽血化驗,發現他們所有的健康指標都有了實質性的改進。所有人的體重都下降了(每人平均瘦了179磅),血壓也明顯降低。他們的甘油三酯水平都降至正常標準。
為什麼這些土著人吃現代文明的高營養高價值的食物,反而生出一堆的病,回歸祖輩飲食方式,反而變健康呢?
為什麼很多長壽老年一輩子的飲食非常簡單呢?為什麼現代孩子吃那麼多高級食物,體質卻比不上以前的孩子呢?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尊重傳統飲食,「當地當季的食物」為主,更符合健康需求。
盡量吃身體熟悉的食物
兒科專家高樹彬醫生說:盡量吃身體熟悉的食物,因為人體在消化食物時是有其機制的,從食物進入口中開始,除了咀嚼和胃腸的動力、胃酸。腸道菌群等的作用外,消化液中酶類起的作用最大,通過各種酶類的作用,食物才能為人體的腸道吸收。而體內消化酶類的比例和分泌量與遺傳有關。
三文魚
流行的三文魚,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吃。
也就是說,你們家祖輩以來長期以什麼為主食,通過進化,就使某種酶類在體內分泌量大,比如說你們家族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米、面類)為主食,其澱粉酶在體內的分泌量就大,以肉食為主的,其脂肪酶的分泌量就大,以奶類為主食的,其蛋白酶的分泌量就多。
這就充分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吃了不少好東西沒長好,甚至出現過敏的表現,所以,當身體進食熟悉的食物時,就容易被消化,而進食不熟悉的食物時,其消化能力就可能出問題,出現所謂的食物不耐受,或食物過敏,也是積食的原因之一。
奶奶吃過的主食
姥姥吃過的主食
所以面對各種食物,面對各種商業廣告推廣,不知道如何選擇時,尊重傳統飲食習慣,多吃當地當季的食物,對孩子身體來說,最好消化吸收,也最能滋養身體,少吃那些新奇特的高級食物,因為我們孩子身體進化還沒那麼快。
如果鄰居炫耀他們家孩子吃進口高級食物,我們可以考慮一笑而過了!


※乍暖還寒,立春後第一周的天氣是這樣的……
※膜拜!浙大教授教學生煉丹!學生上課泡腳,熬蜂蜜……
TAG:中醫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