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煙花三月要「春捂」

煙花三月要「春捂」

天津科普說

帶你開啟精彩科普旅程!



上周一場突如其來的降溫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倒春寒。之前隨著氣溫上升脫掉的羽絨服還來不及穿上,不少人因此被凍感冒了。這也正是古人為何強調「春不忙減衣」,也就是「春捂」原則。







初春時節,天氣忽冷忽熱,起伏不定。今兒還艷陽高照,明兒或許就大雪紛飛了。

本周氣溫又開始回升,脫還是不脫,又成了很多人每天糾結的難題。


「春捂秋凍」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氣溫開始慢慢回升,然而人們的機體調節功能卻往往跟不上天氣變化的節奏,稍不注意,風寒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因此春捂是必須遵循的硬道理。





如何正確「春捂」?





古代醫學典籍《攝生消息論》指出,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寒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這就是說,

棉衣不可過早脫去

,多備幾件夾衣,隨天氣變化增減。
  

「春捂」也

應有度

。如果天氣熱了,還穿著棉衣,就會超過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同樣對健康不利。中醫專家提出,「春捂」可以參考一些氣象指數,能更科學、更便於操作地幫大家把握好「春捂」的度。




捂不捂參考4個指數



指數1: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台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再晚便是雨後送傘了。

指數2:

15 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 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指數3:

日夜溫差大於8 是捂的信號


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面對孩子般變臉的春天,需要隨時加減衣服。現在認為,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該捂的信號。

指數4:

7-14天恰到好處


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中醫專家指出,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或高齡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科普說 的精彩文章:

那些嗓門大的人,為何不覺得自己吵?
你知道嗎?鴕鳥的腦子還沒它眼睛大呢!

TAG:天津科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