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評價頗高的兩個朝代,唐朝與漢朝,究竟誰更勝一籌?

中國歷史上評價頗高的兩個朝代,唐朝與漢朝,究竟誰更勝一籌?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21帝,享國289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

唐朝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漢朝皇帝,包括西漢皇帝、東漢皇帝。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建都洛陽。其間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兩漢時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一段歷史,漢高祖至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帝國戰敗而向北狼狽逃遁。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漢朝給我們感受最多的是它的雅緻,無論是它的服飾,它的禮節,還是它的文字,都在繁華中透露著一種古樸的韻味,給人的感覺很舒適。而唐朝更多的是一種繁華中的不羈,放任自流,金光閃爍,若兩相比較,會誰勝誰負呢?

漢朝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朝代,當時隸書尚未通行,大家用的都是小篆。篆體文字十分優美,一筆一划盡顯中國之柔情。漢朝的詞也是一絕,我們熟悉的司馬相如這些,都生於漢朝,漢朝的詞章勝在它的質樸優美,雖無華麗的詞藻修飾,沒有過多的典故,但讀起來卻能動人心弦。唐朝也有很多優秀的詞人,詩人,但此時的詩人多了些做作,吟詠盡顯浮華,少了前朝的穩重,靡靡之音中透露著一個朝代的頹廢。導致了唐朝後來的戰火紛飛,不思進取。

漢朝的軍隊實力很強,只要哪方有亂,立馬出兵,湧現出很多驍勇善戰的將軍們,他們名垂青史,平定了匈奴。可唐朝的兵力很弱,盛唐養育了一群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士兵,到了作戰的時候,基本沒有用,唐朝為了抵禦外敵多半是採取和親,雖說也出現了如文成公主一般的優秀的和親,但和親終究是下策,若是實力強大的話,怎麼也不會讓一位公主去那麼遠的地方,唐朝的軍事實力由此可見一斑。

漢朝的人有一種尚武的精神,那時,無論平民還是貴族,都需要在秋天入伍,大家經常舉行一些比試,宮廷里的警衛只要你有能力,無論你是什麼人,只要功夫在,你就可以去當。劍,幾乎每家都有,沒有似乎是不正常的。而唐朝的人更多的都是在享受音樂,享受生活,武力似乎和他們很遙遠。

漢朝的疆域很大,得益於他們的武力和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漢朝曾一度平定了西部的戰亂地帶,加上東漢後期,戰火紛飛的爭權奪利時期,各個政權的人也相繼為領土增添了不少地方。漢朝還建立了與外國的聯繫,他們的探索精神指引著他們走出了絲綢之路,走出了海上船隊,走出了屬於他們的盛世。

然而,唐朝雖說也是盛世,可卻被外夷欺負的不成樣子,還是他們太驕傲了,他們沒有想過再走出一片外面的世界,沒有守護住原有的土地,最終落了個零散的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望落浮華 的精彩文章:

八一八那些喪心病狂的外交家們:宋之才-自古以來就是中國!

TAG:望落浮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