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不過是一份臟一點臭一點 但能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

「這不過是一份臟一點臭一點 但能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

玻璃瓶等利器經常出現在糞便池中,她們工作中仍面臨不少危險。

張玉鳳如今已是女子掏糞班班長,她和另5名女工一起負責任務最重的白班工作。

女人天生愛美,但有一群女性,她們選擇站在了最臟最累的工作崗位上,用勞動和汗水為城市的正常運轉而服務,今年48歲的張玉鳳便是其中之一。自1996年加入廣州市無害化處理中心(下稱「中心」),她與糞便打交道已經超過20年。因工作先後榮獲廣州市勞動模範、第十二屆廣州傑出青年稱號。3月16日,張玉鳳還與中心的姐妹們參加廣州市直機關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機關巾幗形象展示活動,獻上自導自演的小品,展現「六朵金花」風采。

長期與糞便「近距離接觸」,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張玉鳳卻絲毫沒有抱怨。「干一行就應該愛一行,實實在在幹活就行了。」說起自己的工作,她毫不掩飾。做了常人做不了的事,她覺得自信,表示自己將會在這個崗位上做到退休。

工友寧願回家當農民 她卻要堅持到退休

每日上午8時許,張玉鳳就會「全副武裝」出現在糞便處理車間前,鴨舌帽、口罩、長衣長褲、膠手套、長筒膠鞋缺一不可。即使有專門的夏季工服,但為了更好地保護皮膚,她一年四季都是穿長袖的工衣。

指引司機完成卸糞之後,她進入車間,操控設備開關,對糞便進行渣水分離,糞渣經螺旋輸送機進入壓縮站,繼而進行壓縮處理後轉運,糞水經過層層處理後變成中水回收利用……看似簡單的糞便處理過程,在張玉鳳剛剛入行時卻沒這麼自動化。

「第一天上班,我還記得領導和工人們一起擼起袖子,在3米高的塔內清理糞渣,有人臉上還被濺到糞便。」張玉鳳17歲就南下廣州打工,當時的她只想著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沒想到當時工作條件簡陋,設備簡單,糞便主要靠人工處理,先用機械格柵進行簡單渣水分離後,再由工人用鐵鍬一鏟鏟把糞渣、垃圾鏟入斗車,推到垃圾車裡。最初幾天,張玉鳳一走到糞便處理池旁邊,就被撲鼻而來的惡臭熏得噁心,回家一拿到飯碗就想到工作場景,感覺「翻江倒海」,一段時間下來人就瘦了一圈。

掏糞辛苦,收入又低,跟她一起到單位的工友有的轉行,有的寧願回家當農民。當時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理解,面對旁人奇異的目光,她也有過猶豫和彷徨,最終她還是被老職工們的心路歷程感動而選擇了堅持,「工作不分高低,干一行就該愛一行。別人能做的事,我為什麼不能幹好?」

憑藉一股倔勁,張玉鳳堅持了下來,虛心學習,兢兢業業,還當上了女子掏糞班的班長。她表示,現在離退休還有兩年時間,這份工作她會一直堅持做到退休。

除了張玉鳳,中心的女子掏糞班還有5名女工,全部安排在白班工作。由於吸糞車通常在白天集中運送糞便過來處理,因此白班的工作壓力也是最重的。雖然這裡是免費接納處理糞便,但服務態度卻如有償般友好殷勤。面對裝糞車司機的催促,她們以笑應對,加快手腳。張玉鳳非常理解司機們,「他們想儘可能縮短逗留在中心等待的時間,那就可以多跑幾趟,賺多一點。都是幹活的,不容易。」

解決機器「水土不服」問題,獲外國專家點贊

如今張玉鳳是中心的女子掏糞班班長。她說,「掏糞工」只是口頭的說法,如

今時代變化,單位和工人的叫法也隨著更新換代。以往的廣州市獵德糞便無害化處理廠變成了廣州市無害化處理中心,她所在的崗位也從「掏糞工」變成了「糞便處理工」。

叫法的更改,也反映了無害化處理從人工到自動的工作方式的轉變。張玉鳳說,以前由於進入處理的垃圾常夾雜沙石、大團垃圾等,容易沉澱池底,影響池內容量,需定期清理。她們經常要跳下1米多深的糞池內剷出沉澱在池底的沙石、垃圾。遇到幾十斤重的大團垃圾纏繞在一起,她就和班上的姐妹們齊心協力用鐵耙把垃圾拉上來。垃圾太多,纏繞太緊時,用工具不容易清理,她就用手去拉,常常被糞水濺到滿身都是。

2002年,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中心從德國引進了處理設備。糞便從卸糞口進入處理系統,要經過提砂、壓榨等多道程序,各個步驟緊密相扣,一步不慎就會影響整個處理過程。本以為引進自動化設備後工作可以舒服一點,但設備上那些外文標籤和操作說明讓張玉鳳看暈了頭。為了更快速掌握設備操作,讀書不多的她從英文字母學起,學發音,背詞義,隨身帶著小筆記本在上下班途中或者工作休息間隙學習。

搞掂了入門知識,沒想到又一道難題出現了。在糞便處理線運行之初,進口設備出現「水土不服」:廣州的糞便夾雜的垃圾、沙石比較多,階梯格柵的動片在運行中很容易受阻變形損壞,長此以往,不但難以提高無害化處理效率,而且還要付出高額的維修費用。

張玉鳳結合長期的工作實踐,積極與技術人員探討,泡在悶熱的車間里嘗試各種方法,反覆實踐,最後採用了在階梯格柵內設置兩台沖泵用水進行沖洗,增設隔沙板、安排專人定期清理垃圾等措施,最後解決了難題,連德國的技術人員都對她們豎起了大拇指。幾年來,她和女子掏糞班共提出了技術革新的合理化建議11條,為單位節約維修費用7萬多元。

她故事

「總要有人來做這一行,沒什麼大不了的」

張玉鳳上班的廣州市無害化處理中心位於荔灣區,是廣州市唯一免費接納和處理糞便的單位,24小時全天候提供服務。「除了大年初一到初三量會少一些,日常每天處理500至700噸糞便是正常的,忙的時候往往會超過1000噸。」張玉鳳說,有時候幾乎一整天連軸轉,到下班都沒來得及喝一口水。

2003年「非典」肆虐,人們談「非」色變,香港淘大花園事件說明糞便也是重要傳染源之一。那個時候,中心的處理任務更為繁重。面對考驗,家人勸張玉鳳找理由在家休息,躲一段時間。張玉鳳當然也清楚工作的危險性,然而如果糞便不及時無害化處理,污染的是整個城市。她心中始終記著車間掛著的這句標語: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康。面對家人,她故作輕鬆地說:「沒事,中心的防範措施特別嚴密,我會小心的。」

與糞便近距離接觸多年,張玉鳳在糞渣池中見過的雜物可謂包羅萬有,衛生巾、避孕套、衣服、牙刷、洗髮水瓶等,清理這些,對她來說還算小菜一碟。經過階梯格柵,這些雜物紛紛落入壓縮機,等著被擠去水分,送到垃圾填埋場。作為一線操作工人,她最不希望看到糞便裡面夾雜著木塊、棉紗,還有油污,因為這些都可能對機器造成嚴重損壞。「這些還算是正常,我以前還見過針筒等尖銳物體。」隔著紗布口罩,張玉鳳說,早些年這些讓人不寒而慄的危險物品如今幾乎絕跡,但這並不代表她工作中的危險已經解除,玻璃瓶、刀片等利器還是經常會出現在糞便池中。每周三,中心會進行例行清池,會清理出10至15噸垃圾。

對於張玉鳳來說,這只不過是一份比別人臟一點臭一點但能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堅持20多年下來,她已經絲毫不介意告訴別人她的工作。「總要有人來做這一行,沒什麼大不了的。」她說。

采寫:南都記者 夏嘉雯 通訊員 陳志鋼

攝影:南都記者 鄒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威脅用戶的蘋果技術顧問或為外包人員!蘋果回復南都:事件屬實
惠州人等了9年!仲愷大道全線通車的最新消息來了!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