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者背後的編輯們開始寫書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10W+的年代裡,你用一部手機就可以直接追到最新的連載,微博一個私信就可以直面作者大大催著更新,通過打賞就能直接購買到最新鮮的閱讀體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聯繫通過網路,開始變得越來越近,而編輯這個職業,卻好像還是出版業最初的樣子,是書籍與作者背後一個似乎可有可無的隱秘的影子。
但是,誰也不能想像沒有編輯的出版業會變成什麼樣子,雖然我們能夠數出每個時代的偉大作家,卻很少有人能夠知道,那些作家背後,那些有著犀利目光的編輯。
《天才捕手》中刻畫的著名編輯麥克斯·珀金斯
如果沒有他們,那些充滿靈氣的作家很可能在精彩的前三章構思之後,就失去了寫下去的激情;
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那些裝幀精美、紙張細膩、排版科學的書籍,讓你的閱讀和碰觸都有極致的感受;
如果沒有他們,世界上那麼多精彩卻又暫時籍籍無名的作品可能不會來到你的面前,供你閱讀。
而他們的存在,一直埋藏在每本書,每頁紙張,甚至每一個文字背後,他們只能透過屬於作者的書本,默默地注視著你閱讀的喜悅。
當他們敘述自己的故事時,為你打開的是書籍之外,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
《天才的編輯》
美國出版史上,鮮有比麥克斯?珀金斯更具傳奇色彩、更像謎一般的人物。他發現了菲茨傑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等多位偉大的文學天才,以激發作者寫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聞名。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致力於尋找時代新聲、培養年輕作者,單槍匹馬挑戰幾代人固定下來的文學品位,掀起了20世紀美國文學的一場革命,並漸漸改變了「編輯」這一職業的作用。菲茨傑拉德稱珀金斯為「我們共同的父親」,海明威把《老人與海》題獻給他以表對他的敬意。他是作者們「矢志不渝的朋友」,與他們共渡寫作的難關,給他們毫無保留的支持和創造性的意見。作為一位文學編輯,珀金斯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條:書屬於作者。
這部傳記再現了這位傳奇編輯的一生,和那個近代文學史上黃金般的時代。
相關作品:《天才捕手》
電影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末,傳奇的編輯麥克斯·鉑金斯與默默無聞的托馬斯·沃爾夫之間的故事。沃爾夫冗長的自傳體小說被曾一手發掘過菲茲傑拉德、海明威等作家的文學編輯珀金斯看中。珀金斯大刀闊斧地為沃爾夫刪減文章篇幅,最後該書出版時大獲成功,沃爾夫也成為了文學界新星,而這本書正是他流傳後世的著名小說《天使,望故鄉》。在此之後,珀金斯和沃爾夫更加緊密地合作,他們的親近甚至引起了沃爾夫女友的嫉妒。在沃爾夫第二本小說的即將面世之時,三人之間關係卻愈發微妙。
影片講述了一位文學編輯與作者之間的知己情感,他們對文學各自的堅持與碰撞,也展現了美國文學史上那個璀璨的時代。
《老貓學出版》
本書慷慨分享作者累積20年的出版實務經驗與5年多的筆耕成果。在這個實體和虛擬交會衝擊的時代,出版這樣一個紙張書編輯的經驗談,會不會只是徒勞的努力呢?也許明天我們再也不需要跟紙張打交道了?紙張書的閱讀率江河日下,電子書的未來遲遲不見芳蹤,編輯的技藝會不會最後成為「屠龍之技」,無可施展呢?
雖然成書年份較早,但是對於基本技藝的敘述和對出版行業的思考,仍然是滿滿的乾貨。
《企鵝75》
2010年,企鵝圖書成立75周年之際,藝術總監保羅?巴克利從過去十年的作品中精選出75款極富代表性的封面案例,邀請作者、經紀人以及編輯對每一個封面進行評價,當然還包括設計師對作品的自評,妙趣橫生又不失辛辣。這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揭開了封面設計從誕生到成形的艱辛。
關於設計,其實真的不只是你看到的那麼簡單。
《故事造型師》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美國出版界文學老編,曾協助無以數計的作家修稿,催生了多部《紐約時報》暢銷書。他們以其身為編輯與顧問多年的豐富經驗,深入淺出寫作技法背後的基本原理,詳述各種寫稿時會犯的錯誤,教你如何診斷自己的文稿,在不改變情節的條件下,換個寫法,讓故事華麗變身、充滿魅力!
成為了辛辣老編後,寫出的武林秘籍。
《為他人做嫁衣》
《為他人做嫁衣:譯稿編輯生涯三十年》是一個三十餘年躬耕於出版事業的老編輯的點滴記錄。從1959年到1991年退休,姻兢兢業業不辭勞苦的致力於搭建西方學術經典與中國讀者之間的橋樑。在閉塞、書荒的年代,她和其他許多有名無名的英雄一道,箄路藍縷,開出了繼續至今的學術品牌,也點亮了一個時代的閱讀記憶。皓首回望上個世紀,沒有碩果累累的驕傲,卻是甘為人做嫁衣的平和淡然。
做編輯的酸甜苦辣,結合著獨有的年代,是另一種歷史。
《我與岩波書店》
岩波書店1913年(大正2年)由岩波茂雄創辦。時至今日,岩波書店以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等領域的學術書籍以及哲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等各種講座為中心,展開了豐富多彩的出版活動。岩波出版的夏目漱石、森鷗外等日本著名作家的全集,西田幾多郎、和辻哲郎、柏拉圖、黑格爾等日本和外國著名哲學家的全集,《日本古典文學大系》、《日本近代思想體系》等已有定評。在辭書方面,《廣辭苑》(現為第六版)被認為是日本的國民字典而著名。除此以外,岩波書店還出版了各種辭典。岩波旗下的雜誌《世界》、《思想》、《文學》、《科學》等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想要了解日本出版文化史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我與蘭登書屋》
這兩本書雖然名字相像,還真不是一個系列的。提起蘭登書屋的名字,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但是提到成立蘭登書屋的媒體集團,可能很多80後90初曾經經歷過郵寄訂書的人會很耳熟:貝塔斯曼。美國蘭登書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團,他的創始人貝內特·瑟夫也是美國出版界劃時代的標誌性人物,他的回憶錄《我與蘭登書屋》是一部生動反映美國二十世紀出版業風雲變幻的經典性著作,其中涉及他與很多作家如尤金·奧尼爾、威廉·福克納、詹姆斯·喬伊斯等人的交往,也有關於他和美國其他出版家的交往的逸事。
一部充滿趣味、幽默、智慧的文學回憶錄。
《編輯憶舊》
《編輯憶舊》記錄了作者趙家璧從步入良友圖書公司起,從事編輯出版事業的過程,以及對編輯出版工作的思考,並提供了大量有關三四十年代中國出版業的第一手的資料,特別是對進步出版工作的記述尤其珍貴。書中清晰地描繪了當年出版界和文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錯綜複雜的關係,展現了老一輩出版工作者的工作狀態,編輯與作者之間的友誼,同時,也傳遞著一種精神,一種為理想、為民眾、為社會而奮鬥的責任感。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里,趙家璧不是特別搶眼的名字,可他策劃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實際上主宰了整個文學史論述。
《文壇故舊錄》
《文壇故舊錄》是《編輯憶舊》的續集。趙家璧在《文壇故舊錄:編輯憶舊續集》中繼續追憶了與蔡元培、魯迅、茅盾、葉聖陶、巴金、胡愈之、夏衍、葛琴、羅洪、徐梵澄等師友的交往,尤其是以大量筆墨細緻地講述了與老舍、靳以、郁達夫這三位現代作家之間的情誼,勾繪出《四世同堂》、《閑書》、《總退卻》、 《尼采自傳》、 《新中國版畫集》、《美國文學叢書》、《中國新文學大系》日譯本等圖書出版背後的種種細節。
一位見證了從五四到建國後的文學歷史的編輯,書寫了那個黃金時代的作者眾生相。
編輯,並不是一個單一的角色。
編輯是市場調研員、是幕後策劃人、是項目負責人、是讀者、是管理者、是資料員、是財務核算員、是稿件「整形師」、是廣告人、是校對員、是監控人、是夢想家、是生意人、是導演、是一本書的總工程師——沒錯,這些就是一個編輯的生活與事業的全部。
GIF


※為《無問西東》淚崩,你真的了解只存在了8年的西南聯大嗎?
※新的一年,你會有怎樣的故事?
TAG:弘道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