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特幣們正在失去大漲的基礎

比特幣們正在失去大漲的基礎

3月5日以來,比特幣再次走出持續下跌趨勢。從技術圖形上看,3月初的二次反彈並未突破2月份的反彈高點,走出了M頭圖形,市場情緒明顯偏空。針對開年以來虛擬貨幣市場走勢。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暴跌之後便有暴漲且能屢創新高的邏輯可能失效了。

短期因素:政策打壓及獲利出逃

投機性市場,短期波動主要受市場情緒影響。過去幾個月內,多國監管當局對虛擬貨幣潛在風險和問題的密集表態成為市場負面情緒的主要源頭。

2017年9月,中國出台ICO新規,虛擬貨幣交易被「驅逐」出境,主動「讓出」了第一交易大國的地位。當時,有些國家還在竊喜,以為可以撿個漏,在虛擬貨幣市場上彎道超車,最後發現是個燙手山芋。

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政策制度如何,維繫貨幣政策獨立性、保護投資者免遭欺詐損失都是金融監管當局的基本職責。虛擬貨幣和ICO泛濫,恰恰會侵蝕這兩個基石。

虛擬貨幣從極客小圈子走入到普羅大眾,靠的是造富效應,新進入者受發財夢激勵,投機性越強的幣種越有吸引力。在全球數千種虛擬貨幣中,空氣幣市值小,投機性強,空氣幣的吸引力遠超過比特幣和以太幣等傳統幣種。

只是,空氣幣投機註定悲劇收場,眼看著本國投資者被當作韭菜收割,監管當局自然坐不住了。

2017年12月以來,向來以政策寬鬆著稱的韓國開始出台一系列緊縮政策,先是禁止所有政府官員持有和交易加密貨幣,後又出台ICO禁令,且禁止外國人在國內交易加密貨幣。印尼、俄羅斯、印度、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也相繼表態,加強虛擬貨幣監管。

3月17日的一份報告顯示,日本的比特幣鯨小林建賣出了超過4億美元的比特幣(BTC)和比特幣的現金(BCH),儘管其一再宣傳是「用避免影響市場價格的方式賣掉BTC和BCH的」,不少人依舊認為,他的拋售引發了其他大莊家的跟進甚至提前拋售,是比特幣這波大跌的重要誘因。

講到這裡,市場操縱問題浮出水面。這也是絕大多數ICO代幣的致命軟肋,在中期內是個巨大利空。

長期因素:token的去貨幣化

區塊鏈曾是虛擬貨幣最堅實的基礎,只是,隨著token的去貨幣化,這個基礎也在瓦解。

曾經的虛擬貨幣與區塊鏈是一體的,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記賬體系,而虛擬貨幣則充當這個小生態內的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是區塊鏈內的「貨幣」。沒有貨幣的生態體系是不完整的,所以,大家相信每個區塊鏈最終都需要一種虛擬貨幣。很多的ICO項目,描繪的都是區塊鏈生態的遠大前景,一飛衝天的卻是ICO代幣,便是這個邏輯,人們相信,區塊鏈的繁榮必將帶來鏈內虛擬貨幣需求的大增和價格的上漲。

問題是,果真如此么?

先看聯盟鏈的實踐情況。當前,巨頭們加速布局區塊鏈,聯盟鏈是首選,不少幣圈投資者開心雀躍,其實,和你投資的虛擬貨幣有什麼關係呢?

聯盟鏈內,記賬節點、普通節點、身份網關、信息網關等參與方各司其職,需要激勵,但並不是代幣激勵。一方面,加入聯盟鏈的機構,在鏈外都有合作關係,只是想藉助區塊鏈提高業務的透明度和效率,商業合作本身便是最大的激勵;另一方面,只要做好工作量統計,鏈外貨幣激勵也是一個選擇,為何還要費力弄一個代幣呢?

就公鏈場景來看,參與各方在鏈外缺乏合作關係,鏈內的代幣激勵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只是,這種鏈內代幣正逐步token化,類似於一種鏈內積分,只能在生態圈內兌換權益,貨幣屬性和投機屬性都非必需。在迅雷鏈克和二三四五積分星的例子中,已經有了類似的嘗試。

世界需要區塊鏈,但未必需要比特幣,鏈圈和幣圈漸行漸遠,這才是最大的利空。

不少幣圈大佬講,投資虛擬貨幣之前都做好了歸零的心理預期。作為投資者的你,有這個心理準備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偉億財富 的精彩文章:

TAG:偉億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