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是病嗎?專家告訴你,網路不過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難所
網路只不過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難所。網癮問題從問題本質上來看,其實是學習問題、心理問題的另種渠道表達。
——紐特教育校長江普
據2017年《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網民約有一億六千萬。
其中「網癮少年」比例高達13.2%,超過2000萬人;此外,在非網癮群體中,還有約13%的青少年存在網癮傾向。信息化時代,這是一個非常震撼的數字。
紐特機構做了十多年的家長課堂,我曾做過簡單統計,在我的課堂上,我問在座家長認為自己孩子有網癮請舉手,百分之八十的家長都舉了手,也說明在現代「問題」少年中,沉迷於網路概率非常大。
「網癮」概念不成立
紐特思特專註於青少年心理輔導與家庭教育很多年,在談論戒除「網癮」方面,可以說是很權威的機構了。但早在十年前,我們就已經把網癮這個概念徹底給否定掉了。
網癮事實上是個偽命題,網癮只是個表面現象,它折射的是更深層社會、家庭的問題。網路只不過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難所,現代電腦和手機功能很齊全,能滿足孩子的很多心理需求!
網癮問題從問題本質上來看,其實是學習問題、心理問題另種渠道的表達。除了電腦、手機,還有其他表現形式,如沉溺於動漫、玄幻小說、網路直播……
這些現象的存在其實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在這些沉溺行為中尋找到寄託的,其實都是現實中心理所缺乏的。
為何孩子會沉迷網路
為什麼會沉迷於網路遊戲?孩子在現實世界感到挫折、壓力或是失落,剛開始玩遊戲可能只是要放鬆下,但一玩發現可以在遊戲里將別人打敗,在那個虛擬世界自己很放鬆,可以證明自己很厲害的。另外,青少年正處心理能量充沛的人生階段,遊戲里的砍砍殺殺,在我們看來是在釋放他的對外攻擊性。
最初,遊戲可能是個誘因,到後面可能就漸漸形成了惡性循環——現實世界裡越糟糕,就越想在遊戲裡面喘口氣,獲得一點平衡的滿足感。
但越投入到遊戲中去的時候,又會進一步惡化他的現實處境,就這樣形成一個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沉溺網路:傷害孩子的黑鍋誰來背?
表面上看,有些孩子有很多問題,其實從行業經驗的共識上看,孩子自身問題可能是很小一部分,更多問題其實是來自家長的問題。
新東方俞敏洪看了紀錄片《鏡子》後,感嘆「孩子都是好孩子,但家長不是好家長」。我們的很多家長很愛孩子,但是卻不懂得怎麼去愛。我們機構做了很多期家長課堂,每期都讓人很有感慨,做家長的其實真的很需要去學一下,怎樣去做好一個家長!
沉迷於網路的孩子大都會存在這樣的先導問題:學習出現問題,厭學;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逃避心理強,抗挫折能力差;親子與人際關係疏離;情緒管理能力弱。這些問題是沉迷於網路孩子的共性問題。
這些網癮少年,在我們看來其實都是很無助、很痛苦的,這些最需要幫助的孩子,在這人生最困難的時刻,最需要人幫助的時候。
其實我們的社會、學校,甚至於我們的家長在這時候不但沒幫助到他,反而是進一步推他躲到網路裡面去。
溯本清源:「網癮」問題的病症何在?
網癮問題並不是精神問題,而是心理需求缺失問題,而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缺失問題本質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網路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難所,青少年沉溺網路的現象,表象是網癮,本質是心理,根源卻是家庭教育。
作者簡介
江普,紐特家庭教育支持機構創始人,
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清華大學EMBA,
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理事,
湖北省心理學會理事,
多年從事家庭教育研究與實踐工作,
多次接受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
國內外媒體的採訪與報道。
本文根據鳳凰衛視電視採訪整理
— End —
觀看完整影像記錄


TAG:紐特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