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人路得·那愛德眼裡的都江堰

美國人路得·那愛德眼裡的都江堰

在所有遊歷過都江堰的的外國攝影家中,來自美國的路得·那愛德無疑是拍攝水準相當高超的一位,當年,他甚至把他的這些作品都製成了精美的照片,他希望將來有一天,能通過這些照片寫一部回憶錄,並計劃在歐洲和中亞展出,向世界介紹中國和成都。

1

滔滔都江堰之水(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攝 王國平 供圖

但是,那愛德的這些夙願並沒有機會實現。1913年4月初,他帶領學生去成都附近的彭縣白水河銅礦冶煉廠考察,不幸得了斑疹傷寒,當月19日,他在成都的一所教會醫院——福音堂醫院(今成都市四聖祠街市第二醫院)病逝,年僅33歲,葬於成都北郊鳳凰山07號墓地,成為一個貢獻於成都,病逝於成都,又長眠於成都的美國人。

2

路得·那愛德王國平 供圖

路德·那愛德,1879年6月8日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南普維爾北部特區,曾就讀於伊利諾斯州市西北大學和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06-1910年,先後在美國的兩所大學任教。

路德·那愛德的中國之旅是從1910年7月7日開始的,當年6月,他與大清國四川高等學堂簽署了來該校任教的合同,正在伊利諾斯州德克勃市伊利諾大學任助理教授的路得·那愛德獲得「到中國成都之行」的機會。8月從美國出發,途經日本,到達上海,後溯長江而上,於10月抵成都。他在四川高等學堂里教授算學、化學、地質和礦物學。

當時興辦新式學堂在中國蔚然成風,僅四川就有七千多所,位居全國第二。路德·那愛德任教的四川高等學堂是當時全川最高學府,也是近代西南地區第一所文理科兼設的綜合性學府。從1902年開始,這所學校開始大量聘請外籍教師,人數高達學校教師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前面的日本攝影家山川早水就是1905年來此任教的。當時的外籍教師在這裡受到了至高無上的禮遇,教師月收入超過300個銀元,而路德·那愛德的月收入更是高達360個銀元,比校長還要多。而在那個年代,成都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只需要一個銀元,因此,那愛德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

他在給姐姐的尤雯塔的信中不無興奮地寫道:「我喜歡這裡的生活,他使人獲得很客觀的見解。能保住我周圍的人,我感到很幸福。我想與其回去,倒不如待在這兒。如果我不能娶上一位我深愛的美國姑娘,我不介意在這兒住上8-10年。」

3

灌縣西北的梯田(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攝王國平 供圖

初到成都的那愛德,就像其他外國人一樣,對這裡的一切充滿好奇。

在此期間,出於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勤勞的老百姓的敬佩,這位胸懷抱負、精力充沛的美國人,在教書育人之餘,常深入到成都市井及其周邊地區,用他手中的那部老式干板照相機真實地記錄下涉足之地的社會風貌、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

當年,那愛德拍攝的照片至少上千張,可惜大部分散失了,僅今天我們能收集到的仍有340多張。

在340多張照片里,多以成都及周邊的山川風物、名勝古迹、社會情貌為主題,數量最多,彌足珍貴,有老皇城、明遠樓、致公堂,「為國求賢」和「旁求俊又」牌樓;都江堰的安瀾索橋、直插雲天的彭州古塔、成都北郊青龍場的集市、廟會上的老字號;有青羊宮的字畫市場、花會授獎儀式、勸業會會場、四川高等學堂校園;有府南河畔碼頭和挑夫,有汶川鄉村和藏區風光,有成都平原秀色,還有體現各種民俗的雜耍,有儀錶儼然的新政軍官、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賣烤鴨的侏儒、小孩打銅錢,背夫、挑夫的勞動場面。店肆櫛比的市街、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祭祀耕牛的場面、甚至一株盛開在早春的玉蘭花……難能可貴的是,有不少表現上個世紀初成都人精神風貌的肖像照,有地震陷落為海子前的疊溪鎮全景照片,有四川保路運動期間,四川大漢軍政府成立時在皇城前召開群眾大會的圖片,這些圖片可說是世上絕無僅有,稀世奇珍。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民俗價值和藝術價值,是熱愛鄉土、了解和認識成都的極珍貴的鄉土教材。

松茂古道上的背夫和挑者(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國)攝王國平 供圖

4

灌縣的農家小屋(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攝王國平 供圖

1911年2月,路得·那愛德被聘為四川高等學堂地礦部主任。夏季又受清政府邀請,對四川西部和甘孜、阿壩藏區作了地質調研工作,他除了採集和拍攝岩石標本工作之外,還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拍攝了疊溪重鎮的全景照片。這裡就是後來在1933年發生7·5級大地震形成了堰塞湖――疊溪海子。

一個世紀前,年僅31歲的那愛德在疊溪的群山裡按下快門的時候,他無從預知22年後將在這裡發生的巨大災難。這兩張照片因此成為疊溪古鎮留給我們的世紀絕照,是反映疊溪古鎮全貌最完整,最有價值的照片。1933年,它永遠地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都江堰秧田裡薅秧的農民(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攝王國平 供圖

就在這一次前往阿壩的途中,那愛德遊歷了都江堰。

在都江堰,他關注的焦點是水利工程都江堰澆灌與滋潤的川西農事。他一到都江堰,便被這裡繁忙的農事所感染。他一眼望去,看見的是在成都平原的岷江兩岸,梯田層層,坡地毗臨,秋收之後的山坡上,池塘與冬水田內水清盈盈。他站在灌縣(今都江堰市)西北高坡上拍下了《岷江兩岸的層層水田》。

同時拍下的還有《水田薅秧》。從照片上可見烈日當空,薅秧的農民赤膊下田,圍上圍腰,手足並用地在田中稻秧間踢扒泥土,踢撥稗、草,默默勞作。《農閑放牧》照片上冬日裡的農家庭院周圍樹木蔥鬱,房舍大門規整清潔,庭前農田平坦,小丘上的雜草,灌木尚未枯調,牽著溫順水牛的農婦,口銜葉子煙竿神態悠然,十足的川西風情。《菜園茅屋》照片中的農舍土牆篾壁,並稻草覆頂,典型的川西農家形制,極有地方特色。屋前是菜地,且苗壯葉茂。

春台會上的祭牛(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攝王國平 供圖

《春天祭牛》展示的則是川西鄉鎮一次祭牛活動的場景。每年立春前後,當地農民常用紙、泥土或木竹製成「耕牛」放置村頭、場壩或屋旁,供人禮拜,稱為「打春牛」。照片中那隻被鄉民圍在中間的道具牛,頭碩體肥,耳尖目圓,呈非牛非馬之相,顯然出自當地農民之手,而非專門工匠所為,樸拙可愛。「打春牛」活動最後通常是將「牛」打碎,其碎塊皆為參與祭祀的民眾撿走,有的地方還分給參與者每人一塊現宰殺的生牛肉。

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旁,那愛德還拍攝了《滔滔江水》,夏天岷江水位上漲,浪濤如雪,挾雷霆萬鈞而來。

樹影搖拽下的安瀾索橋,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 攝王國平 供圖

《都江堰安瀾索橋》畫面中未見猛獸般的岷江激流和兩岸的險岩斷崖,卻是一段風平浪靜的河流和在樹葉掩映中靜靜懸掛著的索橋,整個畫面洋溢著一派祥和恬靜的氣氛,像是一幅淡淡的田園水墨畫。

在都江堰,那愛德還拍有一張《巍峨二王廟》,實際上是二王廟一角。

5

那愛德在中國拍攝的攝影作品,都是在寶貴的兩年零十個月期間完成的。那愛德1910年8月2日抵達上海,並在那裡逗留了6個月,他在城裡一家最有名氣的《波爾攝影》照相館作攝影師。在從成都返回上海的途中,那愛德沿長江拍攝了大量照片。他在南京也作過短暫停留,教過書,並拍攝了貢院、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及周邊地區。

1913年4月19日在成都去世。令人吃驚的是,在這短短1000多個日子裡,他經歷了中國漫長歷史中一段最重大的變革,那就是大清朝的滅亡和中華民國的建立。那愛德有著科學家的頭腦和藝術家的心靈,在別人認為平凡的景物中,他卻發現和挖掘出美好的東西,並用老式干板照相機精確地記錄下來。

二王廟(1911年)路得·那愛德(美)攝王國平 供圖

**公益推薦,如有涉權聯繫刪除

《歲月都江堰》編輯部

講述都江堰人文歷史,薈萃天下經典故事

主 管:都江堰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指 導:都江堰市作家協會

主 辦:歲月都江堰編輯部

顧 問: 馬及時

主 編: 馬萬林 文潔

執行主編: 趙家明

運營總監: 田園

編 委:

馬萬林 文 潔 趙家明 田 園

楊旭兵 高秀群 劉萬香 余國俐 瞿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蜀古今 的精彩文章:

TAG:巴蜀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