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早春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早春辣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適宜品種

皖椒4號、薄皮早冠、鮮綠2號

栽培技術

1.培育壯苗

(1)種子處理

每667平方米用種量約40~50克。播前晒種1~2天。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可殺死種子表面病原菌、促進種子發芽。再選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30分鐘,撈出在清水下沖洗乾淨後用濕布包好放在30~35℃環境中催芽。

(2)播種

冬季育苗一般安排在10月中下旬。由於宣城地區冬季氣溫最低可達-7℃,冬季辣椒育苗可採用電熱線加溫育苗,防止低溫造成僵苗。育苗選用育苗專用基質土,穴盤採用50孔營養盤。每1立方米基質土加入50%多菌靈30克預防病害。將基質土裝入至穴盤口1厘米處後

澆透水。將催芽種子每缽播種2粒,再裝滿營養土,按一般苗床規格排放在大棚內,平鋪升層薄膜後搭小拱棚並關閉大棚保溫。一般15天左右出苗,齊苗後揭去地膜並噴1次甲基托布津和敵百蟲防治病蟲害。

(3)苗期管理

辣椒出苗期溫度控制在25~30℃,空氣濕度保持在80%左右。破心期適當降低溫度,白天控制在18~20℃,夜晚溫度控制在15℃,空氣濕度保持在60%~70%。進入11月份以後氣溫逐漸降低,夜間要根據天氣狀況在小拱棚上增加覆蓋物。在氣溫極低的天氣,要通過電熱線加溫,保持小拱棚內氣溫在10℃以上。待棚溫穩定在15℃以上後撒去拱棚。晴朗天氣要適當通風,降低大棚內濕度,減少病害發生。為提高幼苗對定植後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定植後的緩苗時間,在定植前的一個星期左右應進行秧苗鍛煉。煉苗期逐步增加通風時間,白天氣溫可降至18~20℃,夜間13~15℃,減少水分供應,促使床土「露白」。由於育苗專用基質土營養充足、比例均衡,一般不再另外追肥,但在定植前15天左右,為增強長勢、促進花蕾發育可噴施一次氨基酸高磷鉀型葉面肥。下大田定植前2~3天應打一次葯,嚴防帶病,帶蟲下大田。

2.整地定植

選擇地勢高燥、避風向陽、排灌方便、土層深厚,3年以上未種過茄科作物的田地建大棚,定植扣棚前要清茬,除凈田間地頭的雜草。定植前30天進行翻耕,並結合施基肥667平方米施雞糞2500千克、豆餅100千克、三元複合肥25千克、鈣鎂磷肥100千克,定植前20天扣棚,作一次移苗前的全面消毒,定植前7~10天整畦,畦寬80~100厘米,壟高15~20厘米,在壟中間鋪設內徑大於28米米孔徑為0.8米米微噴帶,後鋪蓋1層黑色地膜。一般在3月上旬選擇冷尾暖頭定植,每畦栽2行,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500~3000株左右,栽後畦上搭小拱棚。

3.定植後管理

(1)緩苗期管理

定植後以防寒保溫為主,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晚上18~20℃。夜間小拱棚覆蓋草簾,上午9時後解除草簾和小拱棚,17時前蓋好小棚膜和草簾,定植後3~4天內盡量保持棚內溫度,只在中午適當通風1小時左右,以利加速緩苗活棵。由於採用地膜覆蓋,土壤保墒能力強,此期間一般不需要灌水,適當蹲苗也有利於門椒坐果。植株生長過程中要及時抹除第一分叉處以下所有側芽,減少養分消耗,促進開花結果。

(2)開花結果期管理

開花結果初期,由營養生長為主過渡到營養生長和花芽分化同時進行,晝溫20~25℃,夜溫16~20℃,有利於正常開花結果。當門椒、對椒坐住果並開始膨大時,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氮肥10千克、鉀肥15千克。將肥料提前融化,確保無顆粒狀物質,以後根據土壤墒情酌情澆水。澆水次數不可過多,在其生育期內要見於見濕,以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高溫、高濕和光照不足會引起落花,開花後管理重點是保護門椒,提高坐果率,為使辣椒在低溫條件下順利坐果,促進果實肥大,使用2,4-天或坐果靈濃度為20~25毫升/千克和40~45毫升/千克噴霧,可使坐果率達80%以上。門椒收穫後進人盛產期,外界溫度逐漸升高,當棚溫白天高於35℃、夜間不低於15℃時,可進入晝夜通風,並經常改變通風方向。

4.採收

早春辣椒栽培,搶先上市行情好、效益高。辣椒當果實充分膨大、表面具有光澤時,即可採收辣椒上市。門椒、對椒要提早採收,防墜秧。進入盛果期,結合市場價格,做到早收勤收、或輕收勤收,以爭取最大經濟效益。

病蟲害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上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採用栽培措施與藥劑防治相結合,加強通風,降低棚內濕度。低溫天氣藥劑防治採用煙熏法或粉塵法防治。辣椒疫病發病初期使用45%百菌清煙霧劑進行熏蒸,每7天熏蒸一次,連續2~3次。炭疽病發病初期噴施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臍腐病發病初期及時選用0.1%氯化鈣溶液或0.1%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可有效防治。辣椒病毒病早期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蚜蟲為主,發病初期用20%病毒A4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400~500倍液噴霧,每7天一次,連續2~3次。棉鈴蟲、菜青蟲防治,在百株卵量20~30時使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用B噸乳劑200倍液噴霧。白粉虱使用10%吡蟲啉1000~15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靈農村新天地 的精彩文章:

綠莧的栽培技術

TAG:萬靈農村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