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南蘇丹牛棚里的「學校」 學生:想學習但從未見過學校

南蘇丹牛棚里的「學校」 學生:想學習但從未見過學校

圖註:孩子們正在牛棚里上課

清晨燃燒的牛糞升起了一縷縷青煙,數以百計的動物緊挨在一起,孩子們在它們旁邊坐著,在煙霧中暖著自己的手,他們的臉上抹了一層白灰,用來防蚊蟲叮咬,南蘇丹的一天就從這裡開始了。(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企鵝號「原味國際」)

說起南蘇丹,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這是一個非常脆弱、不幸的國家,內戰以及種族清洗遍及全國,焚燒的村莊隨處可見。據悉,自南蘇丹內戰爆發以來,約有上萬人遇難,百萬人被迫流離失所,並面臨一場巨大的飢餓危機。另外,該國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依賴於人道主義援助。

據悉,現在的南蘇丹的民眾仍然過著一種恐懼和不安的生活。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甚至有許多人一輩子也沒有去過學校。據調查統計,這裡近四分之三的成年人口是文盲,大多數兒童都無法上學,受教育程度特別低,因為他們一直過著游牧生活。

報道稱,因為擔心南蘇丹的內戰會讓這些沒有受過教育的兒童以及成年人成為「迷茫的一代」,援助機構開始在偏遠的牛棚營地中提供流動教育。

此時,24歲的瑪麗懷裡正抱著剛剛八個月大的女兒,站在數百頭牛之間望著眼前的鏡頭。「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我每天都很忙,每天早上我都會和弟弟來這裡照看牛棚以及清理牛糞。另外,也一邊照顧我的女兒並準備食物。」瑪麗告訴記者。

報道稱,這裡的營地到處都是孩子,這就像一個小村莊,許多人充當著各自的角色,牧民,廚師以及清潔工等等。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學習讀書寫字,學習算術和衛生課程,學校這個概念對於他們來說還相當陌生。

營地里的一名學生正在做著筆記

南蘇丹的牧民營不僅是一種文化傳統,而且目前也是他們唯一的一條生命線,使他們得以交易和儲存財富。因為現在的南蘇丹惡性通貨膨脹尤為嚴重,這裡的貨幣幾乎一文不值。在牧民營里,所有東西都是基於動物換來,他們的牛奶可以為孩子提供營養餐,糞便可以點燃取火,尿液可以用來消毒、洗臉等。

「他們之中有太多的人以前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這對我們來說也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另外,我們計劃會培訓一批教師,提供一些教科書以及一些實際的生活技能課程等。」援助機構一位負責人說道。

然而,對於學生上學受教育問題,這位負責人又補充道,「這裡有部分學生是女生,由於工作量和每月生理期,她們的成績往往不太穩定,女性出勤率普遍較低。因為在這個時候,她們總是喜歡呆在家裡,這是一個大問題。」

然而,對於援助機構提供的教育項目支持,一位學生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學習閱讀和寫作,以前的生活就是幫家裡幹活,大一點就要開始準備結婚,一直也沒見過學校長什麼樣,也從未上過學,現在可以學習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據悉,目前援助機構一直在南蘇丹偏遠地區的教育努力著,雖然很困難,但是他們相信未來會有一天可以看到更多的人開始學習,越來越多的學校在當地建立。

-END-

編譯:原味國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味國際 的精彩文章:

英國寒流致使超市貨品被搶購一空 政府警告:儘可能少用水
敘利亞內戰:7年7張照片反映戰爭殘酷 前景仍一片黑暗

TAG:原味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