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葫蘆爺爺」的「葫蘆娃」

「葫蘆爺爺」的「葫蘆娃」

葫蘆雕刻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雕刻葫蘆的手藝不能失傳,「葫蘆爺爺」一直在尋找葫蘆雕畫的傳承人。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個娃,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這首耳熟能詳的歌,定能勾起80、90後的兒時回憶。

最「吃工夫」的是鏤空葫蘆,每個要花2個多月的時間,比製作一般的葫蘆工藝品要複雜得多。

花白頭髮、花白鬍子的「葫蘆爺爺」不是動畫片中的人物,他叫黃阿金,是一位葫蘆雕刻手藝人。記者日前探訪了他的「葫蘆工坊」,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裡密密麻麻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葫蘆,堪稱「葫蘆娃聚會」,葫蘆上雕刻的圖案線條流暢、構圖巧妙,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傳神。「葫蘆爺爺」工作台上擺著一堆雕刻工具:斜口刀、直口刀、圓口刀足有十多種。桌旁放著一盞檯燈,「葫蘆爺爺」雕刻到精細的地方,總會對著檯燈,細心雕琢。

雕刻葫蘆是一種細活,一刀一刻都相當費工夫。

「我能夠從事葫蘆雕刻也是一個偶然。2009年從上海港務局退休,一次在小攤上花3.8元買了三個小葫蘆,嘗試著畫畫、雕刻,結果朋友們都說好,我覺得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發展葫蘆雕刻。一開始他對葫蘆、雕刻工具的特性都不了解,經常刻錯一點地方一個葫蘆就廢掉了,即便完成了,雕刻出來的葫蘆作品也不成熟。黃阿金說,僅僅為了練切葫蘆這一種技法,他就切壞了不少葫蘆。而且,為了給葫蘆填色,讓色彩與葫蘆融為一體,保證葫蘆在把玩的時候不掉色,他使用了各種各樣的色彩顏料,不斷嘗試新工藝。

鉛筆在葫蘆上面畫出內容,然後用針管筆勾線。

「葫蘆雕刻最重要的就是靜心,如果心不靜,雕刻出來的線條就會有鋸齒感。黃阿金說,葫蘆雕刻是一種很麻煩的工藝,需要先根據葫蘆的形狀設計圖案,再用鉛筆畫稿,然後根據樣稿進行雕刻,最後才能進行填色,一個小葫蘆的雕刻時間需40多分鐘,最吃工夫的是鏤空葫蘆,每個要花2個多月的時間,比製作一般的葫蘆工藝品要複雜得多,先要在葫蘆上畫稿、勾線,然後用橄欖油將勾畫的印記擦掉——不能用水,因為水可能滲進葫蘆肉里,然後是雕刻、鏤空、上色等工序。所以他經常一刻就是一天,退休生活都留給了雕刻葫蘆。黃阿金的胞弟黃阿忠是著名畫家,對於這個自學成才的哥哥,黃阿忠從來不吝批評他。在弟弟黃阿忠面前,哥哥黃阿金更像是個學生。弟弟的語氣常常很嚴厲,但也許正是這份嚴厲,才能讓黃阿金真正明白自己想找的缺失,更讓他在不斷彌補和充實之後,創作出更符合自己內心深處的追求。在大畫家弟弟的啟發下,追尋國畫與葫蘆雕刻相結合的方式。以纖細的線條描繪出山水、花鳥和人物,然後塗上松墨,使線條變得異常明顯。依據葫蘆的大小及形態,選擇與之匹配的繪畫形象,黃阿金從畫稿起樣、葫蘆作畫、勾線、擦印、雕刻,每一步都凝聚了他與畫師的藝術情懷。由此「葫蘆爺爺」的作品獲得過第五屆國際葫蘆節葫蘆工藝品最佳工藝二等獎,還曾以「九龍呈祥」的鏤雕葫蘆,獲得天津第一屆葫蘆文化節金獎。

清洗後的葫蘆要完全擦乾,不然會留下水漬影響作品的質量。

「葫蘆爺爺」在與記者的交談中表示,葫蘆雕刻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雕刻葫蘆的手藝不能失傳,他一直在尋找葫蘆雕畫的傳承人。「葫蘆工坊」所在地漢陽居委也希望黃阿金的匠人精神能影響更多人,請「葫蘆爺爺」到社區、學校里傳授葫蘆雕刻技藝,希望更多人了解傳統工藝的魅力。

「葫蘆爺爺」在挑選剛買來的小葫蘆。

製作一件葫蘆作品選葫蘆尤其重要,依據葫蘆的大小及形態,選擇與之匹配的繪畫形象。

刻好的圖案上用丙烯染料上色,上色後要放置大約2到3分鐘。

在葫蘆作品誕生之前,要仔細清洗掉圖案以外的染料。

「葫蘆爺爺」工作台上的各種雕刻工具與半成品葫蘆作品。

製作一件葫蘆作品選葫蘆尤其重要,依據葫蘆的大小及形態,選擇與之匹配的繪畫形象。

本期版面呈現

任國強新聞晨報攝影記者攝影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晨報 的精彩文章:

TAG:攝影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