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養生有秘訣?看看中醫咋說!

春季養生有秘訣?看看中醫咋說!

本文作者

重慶市中醫院肺病(呼吸)科

主治中醫師 李自力

肺病(呼吸)科,醫學碩士,主治中醫師,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熟練掌握呼吸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阻肺、哮喘、肺心病、肺部腫瘤、呼吸衰竭等疾病。

春季

養生

春季由寒冷的冬季走向炎熱的夏季,寒暑交替、陰消陽長,春季三個月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

不注意春季的氣候特點,適時養生,便極容易患病,誘發宿疾。

立春之日起,東風送暖,自然界氣溫明顯升高。各種細菌、病毒也迅速繁殖,憑藉暖春風四處漫遊,傳播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腦、紅眼病、腮腺炎、麻疹等。

中醫

認為

人體肝臟調節血流,調理情志,促進膽汁助脾胃消化等功能與春天升發特點相適應。肝最為旺盛,不注意保養肝臟,升發功能太過形成「肝火」,調節功能紊亂,出現:鼻血、齒血、肌血、上消化道出血,甚至造成「腦溢血」——「中風」。注意情緒安定,心情舒暢,如郁怒太過,肝氣紊亂,會誘發「癲癇」、「精神病」。民諺也說:「菜花香,痴子忙」。郁怒傷肝,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是胃病複發多的季節。

一、春季心理養生

保持心情舒暢,順應春陽「生髮」

春季三個月,是大自然推陳出新的季節,天地間充滿勃勃生機,萬物春陽生髮而欣欣向榮,應順應春生之氣,放鬆自己形體,使筋骨舒展。目的「以使志生」使心情舒暢,陽氣舒展。人體「肝氣通於春」。肝的功能同春天的樹木,喜茂盛發達,枝條舒展,不受任何壓抑。人情緒異常,影響肝的功能「如大怒則傷肝」,一旦「肝火」萌動,誘發各種出血症,中風、胃病等。《黃帝內經》提示「以使志生」使心情舒暢之後,接著提出應「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就是要充分培養、保持心情舒暢,才能順應春陽「生髮」之氣長養自己,預防疾病發生。這就是春季三個月的養生原則。

二、春季飲食養生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蔘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仲春飲食宜辛甘。適當進食山藥、紅棗、蜂蜜、芹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免傷及脾胃。 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汁、薺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1.枸杞粥:《太平聖惠方》枸杞30g,粳米50g,適應:肝腎虧虛,腰酸腿軟,頭昏耳鳴,視物昏花,性功能減退,糖尿病。

2.首烏粥:《養生與長壽》首烏30g,大棗15g,粳米100g。 適應:肝腎精血虧虛,鬚髮早白,脫髮枯發,頭昏耳鳴,腰膝酸軟,老年便秘,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

3.芹菜粥《本草綱目》 全芹菜150g,粳米200g。 功用:清肝膽,降血壓,醒腦明目,三高症。

4.黑芝麻粥《本草綱目》 炒黑芝麻粉20g,粳米50g。 適應:肝腎精血虧虛,早衰,發白,便秘。

5.菊花粥《老老恆言》 白菊花10g,粳米50g。 適應:眼花、目眩頭暈,頭痛目赤,高血壓。

6.胡蘿蔔粥 鮮胡蘿蔔60g,粳米100g。 適應:眼花,夜盲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高血壓,糖尿病。

7.豬肝棗泥粥 鮮豬肝30g,紅棗15g,粳米150g。 功能:養肝陰,明目健脾,悅顏色美容。

注意養肝助生髮的春菜,春筍「發物」有癢、胃病不宜服;薺菜「三月三,地菜煮雞蛋」;韭菜「發物」瘡毒、苔癬不可食;香菜「發物」瘡瘍、搔癢不宜服;茼蒿菜:鈣、磷、鐵多種維生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市中醫院 的精彩文章:

TAG:重慶市中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