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株看似普通的楊樹,竟能成為地球最古老的生物,秘密何在?
身為農村人的小編,小的時候,跟著父母一起去種紅薯。
來到田地的時候,我以為是將那大大的紅薯埋在地里,讓它們自己發芽生長。
可看到父母只是將一截截的紅薯藤插在地里就算完事,小編心裡出現一個大大的疑問:
紅薯為什麼不是種它的果實,而是種它的藤蔓?
原來這涉及到植物學的一個知識:克隆性植物
一.植物並非都有公母
植物有的是雌雄異株,通過開花、授粉、結果這個過程,培育出新的個體。
可在植物界中還有很多種類是雌雄同株的,它們的繁衍不需要經過上述複雜的過程,
只需要通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不斷的克隆,就能創造出新的個體。
頗有點「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的」感覺~~~
比如說紅薯和水葫蘆!
二.克隆性造就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在美國的國家森林公園裡,有一株白楊樹,通過自我克隆的方式,壽命竟然達到了8萬歲以上!
從外觀上看,它似乎是一片白楊樹林,可是這片楊樹林下卻是同一個根系。
這片根系佔地43萬平方米,上面長有約47,000棵楊樹,平均樹齡在130年左右。
地底下的樹根雖然不斷的死亡,但也不斷的克隆出新的樹根,
這樣交替更新,在某種意義上似乎達到了永生的境界。
這株被命名為「潘多」的楊樹,經過科學家的考證,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三.克隆植物優勢多
克隆性植物廣泛存在於各類生態系統中,而且處於極具優勢的地位。
以「潘多」樹為例,相較於其他樹木,它擁有很多生存上的優勢:
1.較強的火災抵禦能力
當發生森林大火的時候,雖然上面的楊樹被燒死了,但是龐大的地下根系卻能存活下來。
火災過後,下雨獲得充足的水分後,又能長出新的楊樹。
而旁邊其他根系不發達的樹木可就不一定能挨過去了!
2.在獲取資源上,更具競爭力
「潘多」那龐大的根系可以更多的獲取地底下的水分、營養物質等。
長在它周圍的植物可倒了霉,被它掠奪性的奪走了大部分資源。
3.更能抵禦人類的危害
只要人類不去刨「潘多」樹的根,上面的樹就隨人們砍。
真可謂是「砍倒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這種好看的開花植物原產於巴西,在20世紀30年代,我們引進了水葫蘆,本是要作為豬飼料的,可誰知本地豬不愛吃。
而它們在這邊又沒有天敵,很快瘋狂克隆繁殖,終於泛濫成災,堵塞河道,人們苦不堪言。
可想要徹底消滅它們,似乎已經不可能了,因為只要有一株水葫蘆倖存,很快它就可以克隆出無數的個體來。
四.克隆植物前景多
有的人對克隆性生物心存恐懼,認為它們會造成「生物入侵」,
但筆者認為通過謹慎、合理的研究,克隆性植物還是可以造福人類的。
利用克隆性植物一小塊組織就能快速繁殖出成千上萬的新植株的特性。可以:
1.研究具有克隆性的糧食、蔬菜
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開始研究新的農場模式,
即在城市中以工廠化的方式,種植糧食蔬菜。
在這裡科學家和工程師緊密配合,打造出了一個利用精細的環境控制和自動化的高新技術,進行高產植物的全年生產體系。
配合克隆性植物的研究,人類未來不需要擔心因自然災害,糧食欠收的問題了。
2.為人類進入外太空獲取食物提供思路
人類只需攜帶少量的植物組織,比如種子、葉片、莖,甚至是植物細胞等。
進入太空後,製造合適的環境,就能大規模的創造出一片綠色環境出來。
克隆性植物對於人類來說,有利有弊,就看人類怎樣去研究利用它們了!
沒準還能像「潘多」樹那樣,破解壽命的終極難題呢!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英國造?還是日本鑄?
※世界上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一把香料一把金,一把金上一堆命
TAG:小帆求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