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會寫情書嗎?
筆者的父親是一個提筆忘字的人而且不擅長用拼音輸入法,所以經常會在手寫的時候問我這個那個字怎麼寫。一開始我覺得很可笑,多大個人了連字都不會寫,漸漸地我發現他問我的那些熟悉的字我也會猶豫,會停頓,甚至要用拼音輸入法打出來才能重新想起這個字是怎麼寫。我就納悶了,怎麼連我也這樣了。其實,手機打字越方便我們就越難拿起筆動手寫。現在還有一種語音識別輸入,只要你的普通話足夠標準,基本能把你想說的話迅速轉化為文字,我爸曾戲謔現在寫論文真方便,連打字都能省了。
上大學之後,很多同學寫報告都喜歡問老師能不能交電子版?總結能不能列印?對於這些人我一般只有兩個結論:一是他想百度複製粘貼文案以「拿來主義者」的姿態完成任務;二是他們很懶不願動筆。這兩種都一定會阻礙我們進步,最後他們便會退化得像我爸一樣提筆忘字或者書寫越來越丑。同時我也發現自己的字的確越來越丑了,可能是高考後沒做卷子的緣故吧,每次填申請表的時候都會被自己一塌糊塗的字給嚇到,草得沒有深度,強行端正又會像小學生字體,就連最基本的對齊我也沒做好。但其實除了朋友吐槽和自己不爽外我也沒為我的字作出啥改變的努力。直到最近上課晚修的時候都看見有同學拿著字帖在練字我才意識到其實已經有人覺悟了。漢字書寫其實也算中華文化的延續吧,把漢字鑲在冷冰冰的手機或者是排版好的列印中真的有一種「才美不外見」的束縛。
寫字,其實是一種修行。當一個人沉下心,坐在書桌前寫作練字就算是寫作業也好都跟使用手機語音輸入法的境界完全不同。一種很優雅,一種很平凡或者說很市井。試想一下,如果人人只用手機輸入法只會打字那作家曾經最引以為傲的手稿將何去何從,如何證明那些文字那些著作出自他的手。人們常說見字如見人,因為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能反映一個人的氣質。每個人寫的字都是自身的標誌,跟本人般獨一無二,我們不能任由這種屬於自身的風格不斷沒落與沉淪,放任不前。
用一種通俗的話來表達就是,你希望你愛豆照片上是親筆簽名還是列印版的名字,相信你也知道兩者的價值與區別是大有不同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更是一種為人稱道的文化,其內涵影響深遠持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告訴我們在向前走的同時不忘回頭看。朝花夕拾也能尋回曾經遺落的芳香。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其實以文化為養料才能讓民族光大,根深的樹才能屹立不倒。人工智慧發展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日益膨脹,似乎忘記書寫的重要性,但是書寫書法本身並不是為了便利而存在的,你可以因為語音輸入方便而作為日常溝通的小便利,只是某個時刻的需要,當我們有空的時候還是要動動筆寫寫字,這是一種中國的文明這是一種文化素養與便捷無關。
如果你長得很好看,那請把這種特質遺傳給你的字,告訴大家你不止空有一副好皮囊,你也是有文藝氣息;如果你長得不夠好看,請你用你最美的字體,讓世人嘆為觀止,對你刮目相看。
有的字鐵骨錚錚,有的字優雅秀氣,有的字大方乾淨,如果你都不是,也要知道起碼一個讀過書的中國人都應該會寫漢字而不是提筆忘字。記得,在這個日益浮躁,物慾橫流的城市這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都能給你浮浮沉沉心靈帶來片刻寧靜。
回想傳紙條的學生年代是不是比現在微信語音溫柔珍貴得多?就算這是個微信告白電話問候的年代,就算你不需要寫情書,就算你已無須擔心字丑試卷會丟分,你也要記得青蔥歲月時期學過的字。不然空有一腔好文采卻敗給了字豈不是太不值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