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天氣候多變,乍暖乍寒陰雨多!最宜食用有健脾祛濕功效的靚湯!

春天氣候多變,乍暖乍寒陰雨多!最宜食用有健脾祛濕功效的靚湯!

名醫每日提點

春防花粉播散引發的過敏

廣東省皮膚病醫院

中西醫結合皮膚病科主任羅光浦主任醫師

3、4月份是雨水相對比較多的月份,此時氣候潮濕、陰冷,身體也難逃濕氣的侵害。

中醫認為:濕氣不除,後患無窮!因此為身體除濕是很關鍵的一步。

濕氣重的表現

起床的狀態

有的人每天早上起床了還覺得不夠睡,打不起精神,懶得動彈。

中醫里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看大便:

(1)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

(2)濕氣黏膩,即使大便成形,但便後馬桶上很難沖,也是體內有濕的表現。

(3)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不夠用,得三到五張才能擦乾淨。

(4)若是便秘,且解出的大便不成形,說明體內的濕氣很重。

看舌苔:

舌頭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觀察一下自己的舌頭。

(1)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2)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

(3)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4)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刷牙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作嘔、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若是發酸發沉時,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徵。

消化不好:

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關節酸痛:

如果體內濕氣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祛濕靚湯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食材: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鯪魚40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別洗凈,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宰洗凈,去臟雜,慢火煎至微黃。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豬橫脷煲雞骨草

食材:豬橫脷1條,雞骨草30克左右,蜜棗2個。

做法:豬橫脷切掉中間的白脂,清洗乾淨,切成小件;雞骨草斬開成小段,撈洗幾次,洗乾淨沙塵;把豬橫脷、雞骨草、蜜棗全部放進湯煲里,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開後,轉慢火煲1.5個小時。最後,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清熱利濕、舒肝止痛的功效。豬橫脷即豬胰,性味甘、平,功能補脾、潤燥、養肺、澤顏。豬橫脷與雞骨草合而為湯,更具清熱、利濕、舒肝、健脾的功效。

芡實薏米淮山蓮藕排骨湯

食材:淮山15克、薏米10克、芡實10克、紅棗5-6顆、蓮藕1節、排骨1斤。

做法:將排骨清洗乾淨,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加入適量的蔥、姜、料酒,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淮山、芡實、薏米,轉小火。同燉1個小時,再加入切好的藕和胡蘿蔔,還有紅棗。同燉30分鐘,加入鹽調味,出鍋即可。

功效:淮山、蓮藕、芡實、豬肉健脾,薏米去濕。芡實與淮山比較,兩者都能健脾,淮山補益力較強,芡實固澀力較好。

胡椒根煲豬肚

食材:胡椒根40~60克(中藥店有售)、豬肚1個、陳皮1/4個、生薑2~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陳皮去瓤;豬肚反轉,用生粉揉擦洗凈,再洗凈。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濕除痹、舒筋活絡、健脾暖胃。

竹蔗紅蘿蔔馬蹄煲茅根

食材:竹蔗400克、紅蘿蔔250克、馬蹄10個,鮮白茅根120克。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竹蔗開邊、切段;馬蹄去皮切對半(或不去皮拍裂);紅蘿蔔刮皮切段;鮮茅根切段。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滾沸改文火煲1小時即可(或下少許冰糖)。

功效:清熱解毒、除煩、祛濕邪。

茯苓茅根煲豬瘦肉

食材:鮮土茯苓適量、白茅根80克、紅棗10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土茯苓切塊;茅根切段;紅棗去核。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濕除困、清熱解毒。

對於在「回南天」天氣希望預防「潮氣」和保健的人,推薦淮山百合小米粥、薏米赤小豆粥這兩款粥品。

做法1:淮山百合小米粥需要鮮淮山100克,鮮百合30克,小米100克,熬製成粥即可。淮山百合都需要用新鮮的,不但口感比較好,還養腎健脾。

做法2:薏米赤小豆粥需要薏米100克,赤小豆30克。

特別提醒:薏米和赤小豆都需提前浸泡,最好在泡好的次日煮粥。

薏仁燕麥小米粥

食材:薏仁30g,燕麥20g,小米50g,陳皮5g。

做法:薏仁提前浸泡1小時,小米、陳皮洗凈後與其它材料一同入鍋,加水適量,中火熬煮30分鐘。

功效:健脾、養胃、化濕。適合素體胃弱,大便粘滯,時有腹部隱隱不適之人。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健康圈

編輯: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你的底氣,決定了你婚姻的脾氣
廣龍堂知識普及篇——聽音辨病,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腎呻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