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速敗亡,偷襲珍珠港!

加速敗亡,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那麼日本發起對美國的戰火,究竟是延緩了日本的滅亡,還是加速了日本的戰敗呢?

在珍珠港海戰前日本討論過對美國開戰的勝負,幾乎認為對美國勝率百分之0,有很多人不懂,沒有勝算怎麼還要打,因為當時美國因為國際社會壓力通過了物資禁運協議,最重要的石油給禁了,日本當時的儲備只夠用半年,日本當時只有在印度尼西亞等地去搶石油。日本這個歷來稀缺資源的島國,石油這種戰爭必須品大幅度依賴進口(美),然而日本南進東南亞必然會動美國的乳酪(菲律賓),英國(澳大利亞等),荷蘭(荷屬東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日本看重的石油基地)當然也跑不了,美國一邊支援歐洲(租借法案,主要支援歐洲,蘇聯),一邊制裁日本(中斷石油供應),這就導致美國成為日本南進的絆腳石,要佔領東南亞甚至澳大利亞,第一個就是把美國這個絆腳石踢開,基於這一點必須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有生力量,以日本當時90億美元的GDP,美國2000億(這GDP在當時幾乎已經成超強了),曾常年居於美國的山本五十六深明要贏只有先把美國打癱瘓,,於是山本策划了偷襲珍珠港,這是根本原因。

然而整個戰爭過程中日本戰術失誤的地方在於,其一,沒有炸到航母,那天剛好沒在,其二沒有炸毀設施,大部分高層居然覺得沒必要,其三,鬼子給自己外交官發了宣戰文件,本來想同步進行,前腳宣戰後腳飛機炸過去,陰損的狠,結果自己沒玩好,宣戰文件耽誤了,於是就成了不宣而戰的「偷襲」

同時美國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加入世界大戰的想法,就算美帝想加入,當時決策層也是更傾向於歐洲戰場,甚至連開打之後雖然民間呼聲很高,但軍方也是按「先歐後亞」的決策來的,如果日本不去招惹美國,就算是接受美帝的和談條件,也能保住東北和內蒙,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英美是不支持中國抗戰的,反倒是蘇聯出於遏制日本的想法給力中國很多援助。

珍珠港事件,相當於給了民主黨一個合理的借口,使美國人可以團結兩黨,傾盡全力去打日本。當時美國的實力領先日本很多,打仗是一定會贏的,但是要不要這麼賣力那就是見仁見智了。或者說,美國人完全和對付英國和蘇聯一樣,先讓英國蘇聯在對日戰爭中狠狠出一次血,欠下更多的錢。但是一旦日本人與美國人結下了血仇,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乃至於後來,美國人投放原子彈,按照自己的意志殖民日本,都有了很正當的理由。而這一切原本是不會發生的。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那麼莫過於飲鴆止渴,很難說渴死在先還是毒死在先,美國早晚會參戰,但是美國國內民眾在珍珠港前對參戰還是不怎麼感冒的,然而日本在珍珠港不宣而戰刷了個下限,造成美國社會空前團結,實質上還是加速了日本的敗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白滄桑 的精彩文章:

關羽+趙雲,能否力保荊州不失?

TAG:墨白滄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