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或「他們」,只是法塵的某種狀態

我們」或「他們」,只是法塵的某種狀態

《相遇導師在森林》隆波連尊者

在修行中,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每個人都必須像小孩那樣起步,在開始的階段我們不能像成人一般。起初我們還未清凈,還不斷掉入染污的境界中。像還沒有開花的蓮花,生活在沼澤中,依賴泥濘作養料。我們也一樣——生下來到這個世界,我們還很幼稚,沒準備好,也不圓滿,我們是帶著要與各種煩惱鬥爭的負擔來到這世間的。苦樂、善惡、對錯,在一個眼中仍然有塵埃的凡夫,經歷這些很正常。眼中還有塵埃的人,不可能體驗到放下苦與缺陷這副重擔之後的光明與清晰。開始時,總是有困難、苦難——這很正常!

這就像我們生活在黑暗中,這裡不像我們期望的那麼舒適,既不方便,也總是存在某種不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未能獨立,還未完全成就,時不時會體驗到一丁點快樂、一丁點苦惱,些許滿足、些許不滿。我們還未超越世間的局限抵達安全的彼岸,還在輪迴流轉中。所面對的各種狀況中,有些是好的,也有些不好,要通過所有的起起落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事,它是個不斷跌跌撞撞前進的過程,在成就之前這是必然的。

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在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圓滿和清凈。肯定的,我們至少都擁有某些個性,在某方面會發揮對我們有用的影響力。我們應使之圓滿完善。比如火堆中的火焰:在起火之前並沒有火,我們在黑暗中點火——於是火就慢慢生起來了。我們和火堆一樣:從黑暗中開始,從幼兒、弱小、還未準備妥當的狀態下開始。在這種情況之下,很自然的我們會沒有方向感,沒有自信。你不可能對整體有清晰感或純凈感。情況一定是這樣子的。

看清我們自己

例如,一般上我們的心就是喜歡跟著樂趣跑,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為娛樂沖昏了頭,看重它而緊緊執著。佛陀教導我們以警覺的態度來把自己定下來。歡鬧會綁著我們,拖我們進無明的岔路。當我們瘋狂沉迷某些東西熱昏了頭時,就隨時隨地都會出錯。不管是公開或私底下如此都一樣——跟喝醉了沒兩般。

那些陶醉身體的人會幻覺地以為我們的身體不會生病,不會受苦,不會疼痛發燒。他們總是不自覺地認為身體不會死,不會衰退和壞去。從來沒有考慮過這種可能性。事實當然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們現實中的身體是有為法,受組成物質的性質所左右。我們喜歡把身體當作永遠有力、強壯和不會病痛。我們習慣以這樣的觀念來看待它,彷彿身體在任何情況之下都健康無礙。可是佛陀說過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熱就有冷,事情必然如此。同樣的,任何強壯、靈活或舒適的狀態,依照其本質,皆有可能在一天之內或甚至一瞬間崩潰、敗壞並且毀滅。所以我們應修習自己的心態,把身體的衰敗死亡看成是自然的事,那麼衰敗發生時就不會感到沮喪。不要把身體當成是什麼重要的東西緊抓不放,或者把它看成是自我。

佛陀把我們對身體產生的幻覺稱作身見——把身體看成是我,自己與他人是我們的身體、是我們所擁有的。要解決這個問題佛陀教導我們牢牢記住,在任何情況之下,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所擁有的。這樣思維使我們不執取,執著是一切我慢的根源。

自我越強,我們越傾向於不善的感覺、趨向苦,直到最後趨入黑暗的道路,流轉在輪迴中。佛陀把這視為一切苦的根源。貪、嗔和痴的狀態形成了,它們「生」了出來。渴望、嗔恨和無明生起,這些「存在」的狀態承受苦惱。

通過分析和觀察,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個性由精神現象(名法)所組成。精神現象同樣不是我們所擁有,不是自我。我們的個性不是「我們」或「他們」,只是法塵的某種狀態,不要把它當作「這是我」或「這是我的」。只是把它們當作自然生起和滅去的法塵。這就好像黑暗自然的到來,然後離去。同樣的,光明自己生起,然後自己離去。這些現象生起之後就滅去。

精神現象生起和滅去,不管它們是可意或不可意,快樂或不快樂。我們稱這些為世間法,是主導心意識使之在這世間犯錯的特性。把世間法看作僅僅是法的因素,我們不會因為感到快樂就相信自己快樂,或受苦時沉湎於苦。這裡也沒有所謂「我們的」善或「我們的」惡。我們看到這些特性,它們只不過是法的一個側面,每一特性都只是法的其中一項顯現,沒什麼特殊之處。

感覺就只是感覺,快樂就只是快樂,痛苦就只是痛苦——就這樣。生起之後,就全然地滅去,我們沒有快樂和痛苦。我們對於快樂和痛苦沒興趣,它們只是生起的精神現象的特性——就是如此而已。世間法根據自己的法則生起又滅去。最後,如果我們對它們不感興趣,不去支持、重視它們,它們就無法存在。

我們可以同樣的方式觀察內心的想像——行蘊。行蘊是妄想境界,無時無刻不在干擾我們,這是由於我們重視它,這等於滋養它。結果它們自然干擾和刺激我們,使情緒起起落落,內心陷入混亂的狀態中。我們也因此失去自由。我們給予這些狀態重要性,造成自己連一剎那的慰藉都不可得。

佛陀教導我們要覺知一切行無常、變化不居。我們不應該視之為永恆,它們的特性使得它們生起之後滅去。說回物質,有為現象只是四大的狀態,沒有別的,自然的狀態而已。

「這些經驗是行蘊的作用,它把某些感受編織成幻象。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崩潰,應該以耐心和堅忍心來面對。事實上,它們並不算是敵人。行蘊之所以能迷惑我們,是因為我們進入陌生的環境時會感到不習慣,這些經驗正是無知的表現。解決的方法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了解它們。而要了解某個現象,你總不能希望它消失無蹤。如果這些經驗離去,那就離去;如果它們到來,那就到來。正確的態度是把這些經驗看成是我們生命中的某種狀況,有它們自己的一套方式存在。所有的生命都必然會面對死亡,害怕死亡,你沒有辦法繞過這些經驗。活在世間,這是必然現象,我們只有接受之。」

「......這是煥然一新的清涼體驗。行蘊停了下來,沒有任何妄想。各種起伏、喜歡討厭無止盡的變化都消失無蹤。這種體驗強求不來——這是我們遵循佛世尊的教導自然產生的結果。他教我們觀察,知道與我們有關的,以及我們自己。不管清醒或睡覺,我們日夜不斷這樣地知道自己,直到我們見到。」

本文節選自《相遇導師在森林》中隆波連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二日在巴蓬寺的開示。隆波連的相關中文書籍另有《煩惱熄滅》。兩本書網上均可找到電子版。

《修行的花園》網路共修群

同修同行同證 ,為了更好的和有緣信眾溝通互動,特建立了一個《修行的花園》網路共修群。在此讓我們一起認識佛陀原始純凈的教法,一起交流心得,實踐內修,體證如來解脫之道。為了保持群里的清凈,固嚴格把關,對解脫道實修有緣或在求佛道路上迷茫者, 需先聯繫眼覺法師

溝通後入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行的花園 的精彩文章:

開展心的訓練

TAG:修行的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