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用藥不要陷入四大誤區,否則不利於康復
最新
03-21
骨折病人有哪些葯不能服用?許多患者還不大清楚,常出現一些用藥誤區,給骨折的治療和恢復帶來不利影響。
誤區一
服用解熱鎮痛類藥物
有的患者為了減輕傷口疼痛,不遵醫囑過量服用消炎痛、阿司匹林、扶他林等鎮痛藥物。
但這些鎮痛藥物不利於骨折斷端血管的再生,使血管擴張受到抑制,局部血流減少,組織缺氧,過量或長期服用會造成骨折癒合延遲。
誤區二
服用抗凝類藥物
有的患者為預防傷口出血,不經醫生同意私自服用抗血寧之類的抗凝藥物,這樣反而給骨癒合帶來不利影響。
因為許多止血劑可降低凝血活酶濃度,使骨折端纖維蛋白合成減少,會延緩骨折癒合。
誤區三
服用激素類藥物
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皮質激素類藥物是消炎、消腫的常用藥物。但如果在沒有醫生指導下濫用,會直接影響骨骼的生長及損傷後的修復。
特別是在骨折癒合期,長期使用會造成血管再生、骨化等受到抑制,誘發血腫感染,引起骨質疏鬆及病理性骨折。
誤區四
服用四環素類藥物
不少患者常有這種情況,當他們在骨折治療期間出現感冒等病症時,不經醫生同意自作主張服用四環素類藥物,這樣也會影響骨質的癒合。若長期服用四環素類藥物,可遲緩骨骼生長,特別是對少年兒童影響更大。
對於骨折病人來說,在治療恢復階段需不需要服藥,哪些葯不能服用,一定要遵照醫囑,不可擅做主張。
文/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副教授 江思成
通訊員 吳一福
圖/源自網路


TAG:家庭醫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