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人都在發幣時,他們將區塊鏈系統吞吐量提升了幾萬倍

別人都在發幣時,他們將區塊鏈系統吞吐量提升了幾萬倍

項目要點:

1、博晨是一家區塊鏈底層技術公司,已經完成兩輪融資。其通過樹型賬本和多鏈架構技術,擴展了區塊鏈的性能和存儲瓶頸,將單鏈中每秒幾筆、數十筆的交易性能拓展至每秒30萬筆以上。

2、博晨研發的新一代分散式賬本技術L0是一種聯盟鏈,將分散式帳本技術從傳統的單鏈向多鏈進化,為分散式賬本技術在數字貨幣及金融服務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奠定新的基礎。2017年獲得工信部信通院首批可信區塊鏈測試標準。

35歲的張建,已經在區塊鏈行業第2次創業了。

2013年,酷愛極客技術的張健在接觸到比特幣後,開始對其背後的底層技術著迷。彼時,「區塊鏈」這個概念跟天書一樣。

「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區塊鏈以後肯定會被大眾重視。」重視的前提,是大眾要了解區塊鏈。所以2013年底張健創辦區塊鏈數據查詢網站Qukuai.com。幾年後Qukuai.com被另一家公司收購。

2016年,「區塊鏈」的概念像張健預料的那樣開始走入大眾視野。各種區塊鏈公司紛紛出現。然而真正做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公司卻少之又少。8月,張健創辦博晨,專註區塊鏈技術底層研發。目前已經完成天使輪和pre-A輪共計約2000萬元的融資。

博晨創始人 張健

解開區塊鏈的「性能」死結

區塊鏈應用,已經成了創投圈最熱門的話題。然而無論話題挑起時多麼熱烈,最終討論者都要回到一個現實中:受性能的限制,區塊鏈難以大規模應用。

區塊鏈的這個「性能」是指什麼呢?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然而比特幣區塊鏈上,每秒只能做7筆交易。與之相對的是,傳統金融機構每秒的交易量多達幾千筆,一家大銀行的日均交易量往往超過1億筆。

拿天貓雙十一的數據看,2017年雙十一其峰值支付為25.6萬筆/秒。相比這個支付速度,比特幣區塊鏈7筆/秒的支付速度只能被稱為「毛毛雨」了。

而除了比特幣區塊鏈,萊特幣區塊鏈、以太坊等主流數字貨幣的區塊鏈TPS(系統吞吐量)均在幾十、幾百,最高的也不過幾千。

區塊鏈想滿足大規模商用的需求,交易處理速度的提升是必要的前提條件。

「博晨是通過另外一個思路,解決區塊鏈的這種性能制約。」張健稱。這種思路就是樹型賬本結構。

傳統的分散式賬本技術是一種單賬本結構,所有的交易和數字資產傳送都在一個鏈上進行。就像路面交通一樣,單車道某個點上只能允許一輛車通行,這種情況下區塊鏈的交易速度自然受限。

而博晨研發的L0樹型賬本結構,即分散式賬本系統由多個區塊鏈以及消息網路組成,這些區塊鏈呈樹型結構,每個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的協議維持自身的子賬本,不同區塊鏈通過跨鏈技術連接。

博晨研發的L0區塊鏈結構

這與比特幣分叉並不相同。比特幣分叉是指比特幣區塊格式或交易格式(這就是廣泛流傳的「共識」)發生改變時,未升級的節點拒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然後大家各自延續自己認為正確的鏈,所以分成兩條鏈。而L0的樹型賬本里各區塊鏈有共同的共識演算法,賬本數據是一致的。

舉個例子:一筆交易如果發生在同一個區塊鏈(鏈A)內,則交易數據只記錄在這個子賬本;如果交易雙方在不同的區塊鏈(鏈A和鏈B)上,則需要在區塊鏈A和區塊鏈B賬本上同步記賬。

張健稱,通過這種層次化結構,當多筆交易參與方在不同的區塊鏈上,交易可以在多個鏈上並行執行。「就像多條車道一樣,各車道相互連接,車輛並排行駛,有需要還可以變道。」這種橫向和縱向擴展分散式賬本的區塊鏈網路,大大提升了區塊鏈的交易性能。

去年7月,博晨與金山雲針對L0做了一項測試。博晨在100台金山雲伺服器上測試156個區塊鏈中的賬戶隨機交易,每秒鐘交易並發數超過30萬。「實際上我們的區塊鏈可以支持無限擴展,今後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擴展到每秒交易並發百萬以上,完全能滿足商業場景中大規模峰值交易的需求。」張健稱。

引入智能合約,擴展應用場景

如果只看L0的普通交易功能,實際上應用非常有限,或許只能在數字貨幣及相關金融服務領域「施展拳腳」。

但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遠不止這些,如何把區塊鏈底層技術擴展到別的應用領域?

L0的白皮書顯示,其整體架構分為3層,核心層、服務層、應用層。核心層由區塊鏈節點和消息網路組成,提供賬本的交易廣播、共識計算、合約執行、身份認證、數據存儲等功能。「企業可以快速部署自己的核心層,也可以接入基礎平台供應商的核心層。」張健說。這就在L0的功能上打開了一扇門。

在L0的服務層,企業可以通過服務層構建相關具體業務,包括在服務層構建自己的智能合約,構建自己的資產體系,維護自己的業務數據,用戶數據等。

比如將L0的智能合約功能應用在一個視頻網站上,實現每次點播即付費,點播完成即失效,防止視頻被下載和盜用,而且合約可以實時匯總數據,節省了傳統事後統計的麻煩。

到了應用層,則是向終端用戶提供基於分散式賬本的應用服務,如各類數字資產的錢包、交易應用等。用戶通過應用層來管理資產或進行交易。

如此一來,通過智能合約版本在線升級就大大拓展了L0的業務應用範圍。

「目前L0的底層技術,已經在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清算、結算、審計以及監管等領域奠定了基礎。未來可以實現大規模應用。」張健說。

實際上在區塊鏈早期,區塊鏈底層技術領域還沒有形成成熟盈利模式。「未來我們也還在探索除了技術服務之外的盈利模式,但這還是需要時間去驗證。」張健稱。

區塊鏈大規模爆發還需至少5年

隨著近一段時間區塊鏈的討論白熱化,區塊鏈概念也成為人們爭相追逐的熱點。也不乏有人將這項技術和背後的商業組織變革奉為顛覆式變革。但是在張健看來,目前的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

在張健看來,區塊鏈技術還處在非常早期,「區塊鏈的應用受很多條件限制,大規模普及還需要5-10年。」

在張健看來,區塊鏈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價值傳輸。但是目前數字資產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此外區塊鏈泡沫充斥,加上目前缺乏法律法規的規範,行業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一定會迎來大發展的時期,創業公司要做的是堅持,在風口起來的時候,有東西拿出來,就像砍樹,等樹長成了,大家都想去砍,但是要看刀快不快,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磨刀」。張健說。

張健認為,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區塊鏈技術最大的威力在於用技術手段對協作體系的重塑。整個行業都處在起步階段,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區塊鏈行業的大繁榮也指日可待。

記者 | 劉景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GDP增長目標6.5%,留深化改革空間
張虹:戰勝自己就是最大的勝利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