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挖鼻孔到底爽在哪?人為什麼要接吻?

挖鼻孔到底爽在哪?人為什麼要接吻?

我們是一個很神奇的物種。儘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仍無法解釋自己身上一些奇怪的小毛病。但是隨著對這些怪癖的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明顯的是,那些乍看上去不足掛齒的行為和屬性也許觸及了「什麼是人」的問題核心。

6

利他主義

如果你不相信有利他主義這樣的東西,那你並不孤單,許多人和你一樣。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說道:我們必須要「學著慷慨和利他,因為我們生來自私。」即使我們對我們的家庭成員很好,這遠不算什麼,因這在基因水平上是有回報的:他們分享了我們的部分基因,所以幫助他們也是在幫助我們的基因永遠流傳下去。同時,另一種看起來是利他主義的行為通常只是一種互惠。如果你幫了我,那麼我也會幫你——不論多久之後——那也不是無私。

這在生物演化上都很有意義,因為肯花費時間和精力,不求回報的幫助他人會使你處於一種生存上的不利地位。唯一的問題就是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們確實會犯利他主義的「錯」。例如在一種實驗性的遊戲環境下,很多人在會將錢分給陌生人,即使沒有什麼回報。這讓生物學家做出了這樣的結論:利他主義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他們不清楚的是利他行為是如何,以及為何會演化而來。

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羅伯特·特威爾斯(Robert Trivers )的觀點是,純粹的利他主義是一個失誤。他說,自然選擇在一定時期內是青睞利他主義者的,因為那時我們的祖先居住在小而擁擠的聚居地,人們會期望互助互惠。然而,在我們現在的這個全球化的社會中,我們交往的人中有很多是你並不熟識的,很多甚至不會見到第二面,所以我們的利他精神實際上被誤導了:有些利他行為對我沒什麼好處,這就是不適合現代社會的。

另一些人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也同意利他主義不是基因演化的產物,但是同時認為,自從我們的祖先開始通過文明塑造周圍的環境,我們就在基因和文化協同演化的過程中演化。演化的過程不僅會選擇那些有利於個體生存的特質,也同樣會選擇那些利於整個群體的特質——這也就是利他主義演化的方式。利他主義對社會的凝聚是至關重要的。那些更具凝聚力的群體更有可能在同其他群體交往中繼續生存下去。

在機械水平上,基因與文化的共同演化是有意義的。存在著明確的社會機制來促進利他主義:例如,對懲罰的恐懼,信譽制度的建立,公平的理念,還有宗教或權威人物的灌輸。也有證據顯示利他主義有其生物基礎。大腦成像顯示,利他主義可以刺激我們大腦的獎勵區域。另外,擁有特定版本AVPR1基因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利他。他們的大腦對加壓素更敏感,而正是這種激素使人對人際關係感覺良好(《基因,大腦與行為》,第7卷,第266頁)。當然,有人會說了,如果偶爾助人為樂就讓我們精神錯亂,那就已經不是純粹的利他主義了。

7

藝術

用演化、生存競爭的術語來解釋人類所特有的對創造藝術作品的強烈要求是一項挑戰。達爾文提出藝術的起源有性選擇的作用,而阿爾伯克基州新墨西哥大學的傑弗里?米勒沿襲了達爾文的看法。他認為,藝術就像孔雀的尾巴——生物演化中適者的昂貴展示。

米勒的研究顯示,智力水平和願意接受新經驗的性格均與藝術創造力有關聯。他還發現,婦女在其每個月的受精高峰期間對創意男比對有錢男更有好感(見《人的天性》,第17卷,第50頁)。然而,米勒承認,單單從性的角度,可能還無法解釋藝術的演變。「藝術可能發源於某些其他功能,後來獲得了展示性的功 能,」他說。那麼藝術可能還有其他什麼目的呢?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演化心理學家約翰?圖比和萊達?科斯米迪認為,對美的追求可能是一種驅動力,讓人們進一步去了解這個世界的不同方面——那些我們出生時的大腦硬體處理不了的方面(《物質》,第30卷,第6頁)。與此類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布賴恩?博伊德則認為,藝術是某種形式的智力遊戲,它容許我們在安全的環境下探索新的領域(《新科學家》,5月23日,第44頁)。

另一個想法是,藝術是一種對社會的適應。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艾倫納?亞克懷疑藝術完全部是通過諸如顏色和韻律等來塑造喚起情感的「特殊」物體或事 件。她認為這個過程有利於我們祖先以團結群體的方式提高生存機會。這種「創造特殊」論,可能起始於神秘的或超自然的儀式,到了後來,才變得更加富有美感。

但這一切都沒能解釋我們的審美意識從何而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邁克爾?加扎尼加提出,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講我們準備好了欣賞某些圖像,比如說對稱的設計更讓我們有審美的愉悅感——覺得更美——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能夠迅速處理它們。不過,他補充說,我們對某些藝術產生積極的響應,並不單單因為這些藝術作品能夠從審美的角度吸引我們,而是因為看到這些藝術作品,或者進而能擁有它們,標誌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米勒進一步說,「這需要相當多的反直觀的教育,才能使人們從糟糕的當代藝術作品中分辨出好東西」。他還說,「大多數人沒有時間去獲取這種最優秀的審美情趣——而這種審美情趣恰恰是一 種良好的修養。」

8

迷信

巴拉克·奧巴馬喜歡在競選的早上打籃球。高爾夫球員老虎伍茲在星期天的比賽中總是會穿紅色襯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自己迷信的事情,儘管我們明知道那可能不起作用。然而迷信也不是完全沒有用的。

我們的大腦是被設計用來發現周圍環境中的結構和規則的。布里斯托爾大學的布魯斯·胡德(Bruce Hood)這麼說過。我們也是因果決定論者——我們總認為事出有因。感覺模式和因果推理的這種結合讓我們很容易受到迷信思想的影響。「但是,對於我們為什麼會演化出這種能力有著很多合乎情理的理由,」胡德補充道。關注和回應某些不確定的因果關係對於生存是至關重要的

哪怕在極少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聽到草的沙沙聲沒想到是獅子而以為只是風吹,他們就活不了了,這麼說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必要的。哈佛大學的 凱文(Kevin Foster)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漢娜(Hanna Kokko)運用數學模型來證明:迷信的代價要比錯失一個真實的生死攸關的信息的代價要小得多,這樣,迷信觀念就會受到演化的青睞。(《皇家學會公報B》 第276卷,第31頁)

宗教的產生可能進一步支持了迷信思維的演化。杜邦說:「(宗教信仰)具有促使人們相信精神世界及精神世界的功效——即使這實際上可能沒什麼作用。」 杜邦是「宗教有其演化意義上的適應性」這一理念的主要倡導者。他認為,宗教的主要用途就是說服人們遵從集體以提升凝聚力。在某種程度上,實現這一目的就是利用了人們相信超自然力量能影響我們命運的天性。

儘管迷信是我們的天性,文化和環境的因素也顯然會決定我們個人迷信的程度。例如,當我們覺得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們會變得比較迷信。一項研究發現,生活在中東高危地區的人們,比如說特拉維夫的人們,帶護身符的比例比其他地方的高。另一研究顯示,美國福音會的人數在每一次的經濟危機之時就會躍增 50%左右。沒有人會不受影響。「我們可以根據環境來改變我們迷信的程度,」 胡德說,「誰要坐在一架從30000英尺高空垂直掉下的飛機上,都得變成有神論者。」

迷信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在2068個英國人中進行的關於迷信行為的調查顯示了我們有多麼不理性。圖中從上往下依次是:求神保佑 74% ;祈禱 65%;避開梯子 50%;打破鏡子 39%;佩戴吉祥飾物 28%;避諱數字13 26%

9

接吻

唾液的交換就讓人感覺那麼好嗎?

接吻——一種含情脈脈、嘴唇接觸的感覺——並不是在所有的文化中都被人熟識,那麼撅起嘴唇的慾望可能不包含在我們的基因之中。然而,你必然想知道,為什麼會有許多人這樣做,為什麼接吻的感覺是如此美妙。對此問題已有過大量的討論。

一種觀點是,人們出生來的第一次的舒適、安全和慈愛的體驗來自與哺乳有關的嘴巴接觸。另外,我們的祖先大概也會像黑猩猩和現在某些母親在為她們的嬰兒斷奶時一樣,嘴對嘴地把咀嚼了的食物餵給她們的嬰兒,這樣就加強了共享唾液和愉快感覺之間的聯繫。

另一個觀點是,接吻具有覓食的起源。據說我們的祖先首先被成熟的紅色果實吸引,然後他們把這種吸引用於性的目的,發展到在生殖器和嘴唇上明顯的紅顏 色。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拉馬錢·德蘭說:「不用從頭再造,人類可以利用原本存在的模板,發展出對其他類型物體的吸引力。」由於高加索人的嘴唇最 紅,拉馬錢·德蘭認為接吻可能起始於北半球的某個地方,然後隨文化交流傳播到世界各地。但是,沒有確鑿的證據,即使是德蘭自己在表達了他的觀點時也相當謹 慎,他承認接吻可能在人類的整個歷史上分別產生過好幾次。

提及接吻的生理,我們卻有著稍微堅實點的主張。人們的嘴唇是身體上最敏感的部分,嘴唇上面充滿著與大腦愉悅中樞相連接的感覺神經元。有證據顯示,接吻可以降低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平並增加融合激素催產素

就連我們如何評估與潛在伴侶的生物相容的問題上,都可能與接吻有關。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清楚,我們最容易被那些免疫系統和自己最不一樣的人的汗味吸引,同他們在一起,就可能生育出最健康的孩子。而顯然,接吻能讓我們湊得近點再近點,距離更親密,從而嗅出這種氣味。

10

挖鼻孔

2001年,印度班加羅爾的國家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奇塔蘭詹·安德拉德和B.S.斯里赫里以他們的挖鼻孔研究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他們 說在班加羅爾4所學校的200個學生樣本中,幾乎所有人都承認他們有這個習慣,平均每天挖四次。然而只有9個人——所有樣本中的4.5%——坦白他們有吃掉鼻屎的習慣。

考慮到許多人把吃鼻屎看作一件羞恥事,那麼這個數字就只是一個保守估計了。但是即使數目低於實驗所估計的,還是避不開為何有人會吃鼻涕的問題。

「鼻涕中沒有任何的營養,」 安德拉德說。此外,他和斯里赫里沒有發現吃鼻屎的人和其他人有任何區別,但是他們忘了去問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可能是吃鼻屎會幫你建立起健康的免疫應答 ——畢竟,調查衛生假說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大量證據表明缺少與傳染物質的接觸會增加一個人對過敏性疾病的易感性。

吃鼻屎可能有助於建立一個健康的免疫系統。

不幸的是,這似乎是1966年以來唯一的一項相關研究,當時紐約新澤西州立大學的悉尼(Sidney Tarachow )發現吃鼻屎的人會覺得那很「美味」。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別忘了點贊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如何確定你的狗是不是食屎狗?
多大的隕石能把人類完全乾掉?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