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考生——複試中為什麼存在「歧視」

致考生——複試中為什麼存在「歧視」

國家線已出,大部分高校複試工作即將拉開,很多同學一直有這樣的困惑,複試中是否會有「歧視」?答案是肯定的,今天為同學們介紹一下研究生考試為什麼有「歧視」?

一、來源於行政管理部門的「歧視」

1、在3月1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於做好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工作的通知》中有這麼一段「(二)提升供需有效對接,精準發布調劑要求。為進一步詳細體現招生單位調劑要求,方便考生準確填報調劑志願,避免盲目報考,「調劑服務系統」增加調劑條件設置功能。升級後的「調劑服務系統」允許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接收調劑辦法在「調劑服務系統」中設置接收考生調劑的初試成績要求。」這樣的規定出台,是在為更多的高校提供 「自劃線」機會,我想從教育部的角度出發他並不想出現歧視性對待,從文件中也可以看出,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為了便於考生和招生單位在調劑過程中的實際操作。然而這項新的系統上線勢必會給部分考生帶來一定的困難,因為現在他想調劑進入另外一所高校需要面對更多的關卡,甚至斷絕了部分同學的調劑之路。

2、很多學校最近都在召開研究生複試錄取工作會議,有關領導都會提出今年我們要優先錄取高質量的生源,何為高質量生源?應該是本科「985」「211」或者具有全國聞名的特色專業高校。站在學校管理者的角度,想要獲得優質的生源這本沒有錯,因為優質的生源從概率上來說更容易培養出優質的畢業生,也為學校未來整體的畢業生水平和就業質量提供保障。或許某些部門領導還會因為這件事得到職業再進一步的可能。

二、源自於教育者的「歧視」

1、我們需要面對的事實是,一個學校研究生的整體水平低於一個學校的本科生。這是因為考研絕大部分都是從低一層次的高校考向高一層次的高校。很多學校有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生招進來以後很多導師感覺指導研究生比指導本科生還吃力,還痛苦。所以很多導師就更加偏向於優質高校的學生,在他的角度看來這或許更加容易培養。

2、有部分高校是出了名的考研強校,在高校這個圈子裡導師談之色變。這些學校培養的完完全全是參加應試教育的機器,而導師需要的是在科研中或者實際生活中可以幫到導師忙的學生。這就和就業一樣,人家需要的是真正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而不是只會考試的人。所以導師更加希望的是那些,具有一定科研功底,智商夠用,情商良好的「弟子」,而不是一個只會考試的機器。

三、源自於考生自身的「歧視」

1、我在接觸眾多考研者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考生具有這樣一種心理,初試結束後天天問什麼時候出成績,出了初試成績開始問什麼時候出國家線,等到國家線出來了開始問什麼時候出複試名單,等到複試名單出來後發現馬上就複試了什麼也沒準備。昨天辦公室來了一名同學就是這種情況,過了國家線也進了複試大名單,最終放棄了複試,一問原因,是沒有複習感覺去了也沒法考試,決定直接放棄了。初試到出國家線將近3個月的時間,有關複試的內容什麼也沒準備,這樣的你是自己「歧視」了自己。

2、前面寫到過如何準備簡歷,部分同學在後台問自己的簡歷如何寫?說自己無成績、無科研、無榮譽、無實踐實實在在的四無考生。大學四年,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只要你願意花半年的時間去參加活動,你一定會取得一定榮譽;只要你在初試結束後及時進入畢業論文(設計)你就會有相關科研經驗;只要你利用四年中的任一寒暑假,你就完全可以取得一份不錯的社會實踐經歷。然而你可能並沒有做,面對別人的成功,或許是你早早的放棄了自己。

3、很多人在初試以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知道自己缺乏實際面試經驗,知道自己可能會很緊張,不利用好複試前的時間,積極鍛煉,去克服這樣的困難,而依然背著這樣的炸彈去參加複試,最終因為緊張發揮失常,最終遺憾落榜。

按照中國正常教育年限計算,能夠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你已經年滿十八周歲,十八歲以後的你就要對你的一切負責,也要對這個世界有個正確的認知。因為接受教育的原因「歧視」的觀念或者說感覺會漸漸變淡,甚至沒有,但我們也要承認「歧視」的現象和觀念還是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複試中如果說我們面對的是「歧視」,不如說是我們對於過去的負責或者說是買單。

最後祝願我們每一位考生點贊的考生可以順利度過複試,取得滿意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職考個研 的精彩文章:

TAG:在職考個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