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隸書藝術特徵

隸書藝術特徵

1、厚重。

表現為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東漢時的隸書石刻,或立於廟宇,或處在崖壁,形制高大,氣勢渾宏。字體比較大,結構茂密,點畫粗壯有力。其用筆不同於篆書的篆引,而是全力鋪毫,逆行澀進。它給人的藝術感受不是帖學一路的俊逸清秀,有書卷氣,而是曠達雄渾,氣勢壯美。它不是諸葛亮的羽扇綸巾,風流倜儻,而是關公,張飛那樣的粗獷豪放,氣勢逼人。

史晨碑

2、樸拙。

表現為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隸書的產生和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好多簡牘石刻出自民間書手,有些為急就,因而,隸書雖然總體是方整的,靜態的,但卻平中有敧,靜中有動,拙中有巧。仔細觀察傳統隸書,字形結體很少見橫平豎直,方正勻稱的。多是敧側險絕,參差錯落,疏密有致,隨字造勢,同字異形,自然天成。大眾在欣賞這類書法時,與自己頭腦中固有的對漢字的定勢會有巨大的反差,感到生丑古怪,像兒童體。清代傅山講的「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就是對這類書法審美觀的體現。但傅山主張的拙,丑,支離,真率,本質是要自然大氣,反對做作修飾,而不是純粹的「丑」書。

衡方碑

3、高古。

表現為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因為隸書從篆書演變而來,所以在隸書結體中常帶有篆書的造形,有的是用隸書的筆法寫出篆書的結構,有的用篆書的筆意寫出隸書的形態,似篆似隸,篆隸雜揉。有一種古典美。另外,我們看到的隸書碑刻是經過人工和天工的二次創造形成的面貌,一是有人工刻鑿的痕迹,二是經過長期天然風化剝落,因而有的字形模糊,點畫斑駁,線條毛澀,有一種朦朧美。

張遷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風漢韻 的精彩文章:

名人佳作——閑話對聯
隸書的用筆和結體

TAG:秦風漢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