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天別急著換衣服!關於「春捂」的這些事,你必須知道

春天別急著換衣服!關於「春捂」的這些事,你必須知道

古人云:「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醫師提醒大家,春捂並不是說穿的越多越好,捂是有講究的……驚蟄節氣一過,很多地方氣候已經回暖,但是早晚和中午的溫差還是很大。

回暖後再捂7天

春捂要一直捂到天氣回暖後,回暖後再捂上7天左右基本就差不多了,體弱的孩子和老人可以視情況而定再多捂幾天。

什麼時候不用再捂了?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晝夜溫差開始小於8℃,二是白天的氣溫能達15℃以上。

「上薄下厚」

醫師說,人體下身血液循環相對上身來說較差,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襲,所以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捂腿、捂腳、時時顧護人體的陽氣。腳部位於肢體最末端,是身體上對外界溫度最敏感的部位之一,所謂的「寒從腳上起」就是這樣道理。腳部受涼後不但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讓人更容易被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襲外,還容易引起腹瀉,並影響到腦部的供血量。中醫認為,腳是人體上穴位非常集中的部分,有些人經常出現偏頭痛、小腹疼痛卻總也找不出原因,其實就有可能是因為腳部寒冷影響到全身經絡運行所造成的陽虛。天氣開始轉暖後,很多人習慣於先脫去厚重的絨褲、毛褲、秋褲,一下子脫成了單褲。

年輕人往往「愛俏」,不注意春捂。即使穿的少,也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 「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

GIF

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其他要捂住的部位

初春除了要注意腿部和腳部的保暖外,身體還有其他一些部位也需要注意適當保暖。

手腕:在手腕腕橫紋附近有神門穴,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與心經體內經脈相通,氣血物質為心經體內經脈的外傳之氣,其氣性同心經氣血之本性,為人之神氣這是心經的原穴,心主血脈,氣血運行暢通,利於臟腑功能的正常發揮,因此手腕不能讓它受涼,一定要注意保暖。

腰部: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人就會怕冷、尿頻、腰膝酸軟、精神不振、容易睏倦疲乏,所以不要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早春里露著腰,以免著涼。

肚臍:肚臍上有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春捂要捂到什麼時候?厲秀雲告訴大家,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氣溫超過15℃時,即使是老人、孩子也該脫掉厚厚的衣服了,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會適應不了,對健康同樣是不利的。

穿衣護「前心後背」

專家認為當人體的四肢暖和時,身子也就是暖和的。因此,只要摸摸孩子的手腳是暖和的,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護住孩子的前心後背,因此最好給孩子做個「貼心」的小棉坎肩兒,護心護背,既不會捂過了,孩子穿著也靈活。

另外,孩子春捂捂多少、捂多久,也要看個人的體質。一般來說,寶寶體質好,可以穿少些;如果寶寶體質弱,就算穿得再多,有的還是會生病。因此,讓寶寶多運動,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才是王道。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老鄉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寒冬臘梅香滿園?誰知道它有很多功效!
換季衣服怎麼洗?來這裡get小妙招吧

TAG:遼寧老鄉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