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分至,養生要注意陰陽平衡!

春分至,養生要注意陰陽平衡!

3月21日,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太陽位於黃經0°時。

古人說:「分者,半也。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上升之陽氣與下降之陰氣逐漸協調,晝夜平均、陰陽平衡,因此,養生也要天人合一,注意陰陽平衡。

春分

春分,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

春分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油菜花香。而華南地區則是一派暮春景象。

日常生活的陰陽平衡

古人說:「分者,半也。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時,上升之陽氣與下降之陰氣逐漸協調,晝夜平均、陰陽平衡,因此,養生也要以平衡、統一為主,動作上要「中正」,適合正前正後、正左正右的導引練習。

夜卧早起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意思是睡覺要晚一點,起床要早一點。因為春天充滿了生髮之氣,白天變長,晚上變短,所以人應該順應自然,活動的時間也要相應延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夜卧,指的是相對於冬天來說,要睡得晚一點,但也要保證在十一點鐘以前就進入熟睡狀態。因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這段時間是膽經及肝經運行的時間,也是陰盡陽生的時間,熟睡狀態下人體的陽氣潛入,才能夠得到很好的養護。

廣步於庭

廣步於庭,指多到庭院里散步。

春天不少人易春困,總以為多睡點能解困。然而《黃帝內經》里,古人建議的養生法則是多到外面走走,升發肝氣,以解春困。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氣候轉暖後,因體表的毛細血管舒張,使腦組織的血流量相應減少,腦組織供氧不足,就會出現睏倦、疲乏、嗜睡的現象。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春天是陽氣初升的時候,且此時陽氣稚嫩,易遭折損,很多不恰當的生活習慣都會阻礙陽氣的生髮。另外,春天肝木之氣旺盛,容易橫逆犯脾,脾虛濕盛也容易睏乏。這些都是春困的原因。而適當的運動,則是解春困的最佳方法。

冷暖適度,適當春捂

春分之時,依舊春寒時作,氣候變幻多端,要注意適時添減衣物,穿衣宜下厚上薄,最好能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春分期間天地陽氣尚不充沛,人體陽氣也尚未健旺,受涼傷風易出現頭痛、腹痛、腹瀉等癥狀。

平靜心境

春天不僅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意正濃,肝氣也旺,人體肝陽升發,肝火偏盛,因而也是精神疾患多發的時候,因而春分時節切忌大喜大悲,否則不利於肝氣的疏泄。

飲食的陽陰平衡原則

春分時節,在大自然中陰陽各佔一半,在飲食上也要遵循「以平為期」的原則,日常的飲食要能夠保持機體平衡協調。

忌大寒大熱

春分飲食忌「偏熱性、偏寒性」。熱性食材食用過多,會出現口苦、舌紅、口唇乾燥,易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等不適癥狀。而過度偏愛鴨肉或河蜆、田螺、蟶子等寒性食材,會導致腰以下發涼、畏寒、腹瀉等狀況。如果特別想吃螃蟹等寒涼食物,一定要多加些蔥姜等緩解其寒性。

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

多吃新鮮蔬菜,有助於人體應時知節,與自然相融合。春筍、菠菜、芹菜、韭菜、萵苣、蔥、豆苗、蒜苗、木耳菜、油菜、等當季蔬菜,都是不錯的選擇。蛋、山藥、蓮子、銀耳等營養豐富的平補食物,都適合這一季節進食。

注意陰陽搭配

食物的搭配、烹調上注意陰陽互補。比如說,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添加蔥、姜、酒、蒜、醋等發熱的調料,可緩解寒性食材的寒涼;在食用牛羊肉等發熱食材後,就要配上一些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功效;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多喝水,多喝粥、湯

春天木旺,耗費的水分相對大,多飲用水、粥、湯,可清肝熱及補充體內水分的流失。

養肝少喝酒

春對應於肝、夏對應於心、長夏對應於脾、秋對應於肺、冬對應於腎,所以春天重在養肝。酒傷肝臟,因此春季更不應飲酒。

體質與食物的陰陽平衡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熱性體質宜經常食用寒涼性食物;而寒性體質宜常食用熱性食物。

熱性體質多吃寒性食物

涼性與寒性食物

多具有清熱瀉火和解毒的功能,可以用來治療熱症和陽症。

寒涼食物有苦瓜、苦菜、白蘿蔔、番茄、竹筍、冬瓜、西瓜、絲瓜、黃瓜、油菜、菠菜、荸薺、甘蔗、西洋菜、白菜、綠豆、豆腐、小米、蕎麥、芋頭、柑、蘋果、梨、枇杷、橙子、紫菜、海帶、鴨蛋、兔肉、田雞和甲魚等。

寒性體質多吃溫熱食物

溫性與熱性食物

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適用於寒症和陰症。

溫熱食物有生薑、蔥、韭菜、刀豆、芥菜、大蒜、杏、桃、櫻桃、石榴、大棗、胡桃仁、蠶豆、蓮子、辣椒、鱔魚、蝦、雞肉、羊肉、牛肉、海參等。

平性食物

對熱症和寒症都可配用,尤其是對些虛不受補的病人,是十分適合的。平性食物有大米、糯米、黃豆、黑豆、山藥、花生、豬肉、蘋果、玉米、黑芝麻、無花果、白木耳、雞蛋、蜂乳等。

肝火上升如何清肝火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界相統一,自然界的氣候變化會影響到人的精神狀態或誘發一些疾病。四時之中,春屬木,因為春季萬物生髮,與木的生長相類似。五臟之中,肝也屬木,木的特性是舒展向上,不受抑制,因此春季肝氣偏旺。

口苦是肝火上炎的典型表現

清肝茶方一

清肝茶方二

陰陽平衡之經絡調理

敲膽經,推肝經

春天養生重在養肝,肝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肝的一大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就是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不淤不滯,氣通暢情緒也順暢。敲膽經和推肝經是非常好的護肝運動。

敲膽經

疏肝理氣

春季按摩養生以膽經為主,因為肝膽相表裡,肝經為陰,膽經為陽,取「生髮陽氣之意」,故取膽經為主,自下而上,循經按摩,達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敲打方法

拍打大腿外側,自膝關節外側至臀部,以梁丘、風市、居髎、環跳為主,拍打5-10遍,2分鐘/遍,以局部為感疼痛為宜,頻率100次/分鐘。

敲打時間

晚上11點以後不可以再敲。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氣血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進行,對身體不好。

敲打力度

不需要很用力,把手舉起來,隨勢下降敲打即可。剛開始敲的部位有酸痛感。一般不會敲出烏青來,如果出現烏青有兩種情況,可能是力量太重了,要等烏青退盡了再敲。

推肝經

舒肝理氣

肝經位置

大腿的內側有三條經絡,中間是肝經,靠近正面的是脾經,靠近後面的是腎經。坐下後,曲膝,大腿內側朝上,正中的就是肝經,推中間就是推肝經。

刮肝經

坐在床上,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彎曲平放,雙手交疊,壓在大腿根部,沿著大腿內側肝經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關節。反覆推動四五十遍,然後換另一隻腿操作。

可以隔著衣服推。如果直接在皮膚上推,則在皮膚上塗些潤膚油,效果更好。每晚推一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去肝火,改善面部氣色。

部分資料摘自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邦 的精彩文章:

冬天怎麼吃不長胖 推薦7種減肥利器

TAG:健康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