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見,狂人李敖

再見,狂人李敖

李敖,字敖之(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台灣作家、政治評論員、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

回顧李敖的一生,有人問他:如何不白活?

他答:喜歡你喜歡的,打敗你不喜歡的,活過你討厭的。

「許多人整天找一百個理由證明他不是懦夫,卻從不用一個理由證明他是勇士。」

--李敖

他活了 83 歲。

他一生寫書無數、戀愛無數、演講無數、樹敵無數。

從來沒有一個人,像他這麼招人恨。

從來沒有一個人,像他這麼招人愛。

恨他的人,有多恨他,

愛他的人,就有多愛他。

如今若有江湖,李敖一定是俠客。

他為人特立獨行,好辯真偽、爭是非,一生恩怨分明,有仇必報;他個性放浪不羈,一生中與胡茵夢等眾多美女、才女有過親密關係,風流多彩;他著書過百,卻 69 本被禁;他曾收到死亡威脅,卻從未停下那支鋒利的筆...

如果用這些瞬間定格李敖的一生,可謂傳奇。

就是這樣一位「不精彩、毋寧死」的人,胡適卻視他為「知己」,蔡康永稱他為開民智者,馬家輝更是親口說出過「他打開了我的眼睛」。

年輕時的李敖

1931 年 9 月 18 日,這一天對於每一位中國人都不陌生,5 個月後,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三年後,李敖出生在被日軍統治之下的黑龍江哈爾濱,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為不做亡國奴,曾做過學校校長的父親帶領全家遷往北平,並謀得公職。

不料「七七事變」爆發,北平也不再安寧,李敖一家再次走上顛簸之路。

1949 年,上海危急,李敖一家登船離開上海,年底抵達台灣。

在台灣讀中學期間,恩師嚴僑對李敖幫助很大,作為近代著名教育家嚴復的長孫,無論是最初價值觀的形成,還是知識結構的建立,他都對李敖產生了深刻影響。

1954 年,19 歲的李敖以高中二年級肄業的身份考入了著名的台灣大學法律專修科,儘管學習成績不錯,但他還是以異於常人的勇氣,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毅然主動退學。

僅僅 1 年後,李敖居然再次考入台灣大學,如願以償地進入歷史系。

此時的李敖,因其才氣,也因其特立獨行的性格,在台灣大學已是小有名氣。但同樣也是因為這份「自由主義」的思想,他失去了自己的初戀。

很多年後,李敖在回憶錄中回想這段戀情時寫道:

「我平生交女朋友不少,

但是論眼神、論才氣、論聰敏、論慧黠,

無人能出其右…」

王尚勤

1959 年,大學畢業後,李敖沒有選擇就業,而是進了軍營。

從軍,常被稱為愛國主義或者報效黨國,但李敖的從軍意願卻並不在此,他只是為了接受軍營的磨練。

軍官們對李敖在軍營里的堅強意志印象深刻,於是千方百計地拉攏他加入國民黨,甚至不惜讓蔣經國的親信李煥出面籠絡,但李敖卻不買帳,甚至乾脆拒絕,這為他後來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埋下了伏筆。

1960 年代,這位退伍後的台大高才生,以孤傲反叛的青年思想者姿態崛起於台灣,一本《傳統下的獨白》一夜之間洛陽紙貴,《老年人與大棒子》、《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等宏文。

更是大膽批評當時保守的文化政策,指摘社會弊端,挑動大範圍的思想論戰,一時間激勵時世,猶如給當時沉悶壓抑的台灣社會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在思想界的崛起,並未耽誤李敖的戀情。

1962 年,一次公交車上的偶然相逢,使本是同窗的李敖與王尚勤相戀。

兩年後,女友堅持出國留學,但到美國後才發現自己已懷孕,1964 年的聖誕節前夕,她在西雅圖產下一個女嬰,李敖給女兒取名李文。

這段戀情沒有走向婚姻,最終兩人分隔美國、台灣兩地。

年輕時的李敖

1970 年代,李敖因其鋒利的文章付出了慘重代價,台灣保守勢力把矛頭直接對準他——著作被查封、被禁止出版,正值盛年的他被迫擱筆,甚至要靠賣舊電器謀生。

1971 年,「台獨」分子彭明敏叛逃到瑞典,因為李敖曾為他傳遞過信件,被認為是協助叛逃,所以被捕獲刑。法院判決刑期為 10 年,他實際坐牢時間是 5 年 8 個月,於 1976 年11 月出獄。

時隔 19 年,彭明敏在準備返回台灣之前,公開接受電視採訪,宣布李敖並非「台獨」分子,算是給李敖做了平反。

後來他出版回憶錄說:「我案發後,李敖不但不畏怯,反而倍加親切,令人感動。」

其實,凡是對李敖有一點了解的人,都不至於把他誤會為「台獨」分子。

如今,雖時隔多年,但每每回憶起自己的 35 歲,他都會痛恨國民黨。

「為什麼不恨他們?把我的青春給耽誤了。坐牢的 5 年,是生命被虛度的 5 年,拆散了家庭,跑掉了好幾個女人...」

李敖總是會把一些負面情緒轉化為嬉笑。

李敖與胡因夢

1980 年,李敖迎來第一段婚姻。他與胡茵夢,一個是特立獨行的才子,一個是大紅大紫的明星,但兩人的婚姻僅僅維持了 3 個月又 22 天就草草收場。

李敖雖是風流,但對胡因夢,這個只和他維持了三個月婚姻的女人卻與眾不同。

他曾說:「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因夢。

李敖一家

1985 年,在台北讀護校的一位年輕女子放學走出校門,在公共汽車站台上正喝著水,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在她背後輕輕地拍了一下。

她回頭一看,見是個陌生男子,並沒怎麼在意。

誰知,這陌生男子說:「我叫李敖,很想與你交個朋友。」

幾天後,李敖就給她家裡打電話了,說:「你確實太美了,而且美麗得像一道風景...」

這就是李敖第二段婚姻的初始。

8 年後,這個小他 30 歲的女人被娶進了家門。這位本叫王志慧的女子,在他的昵稱稱呼下也將名字改為了王小屯。

在整個 1980 年代,李敖仍以不屈的文化姿態,開展口誅筆伐的大業,「我要痛斥政局的黑暗、政黨的腐敗、群眾的無知、群體的愚昧、思想的模糊、行為的迷信、社會的瘋狂、知識分子的失職與怯懦...」。

他親自主辦雜誌《李敖千秋評論》、《求是報》、《烏鴉評論》等,宣傳言論自由及人權民主。

個時期的李敖,成為台灣言論界重鎮。

李敖

1990 年代後,李敖開始轉向電視媒體,其中《李敖笑傲江湖》影響力甚大。2015年,李敖發微博炮轟整個演藝圈。

李敖寫道:

「演藝人員古稱戲子,是下三爛行業。中國人罵『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就是定論。這一行業太現實、太虛榮、太炫耀、太不擇手段競爭,的確情義蕩然。不料電影、電視出來,這一行業竄起來了,名利雙收,演藝人員居然表率群倫了,結果帶來虛浮的壞影響。年輕人不務實學,連康熙皇上都給帶壞了。」

李敖,李敖,看似狂傲張揚,一目了然,可我們又很難看透他的真實想法,揣測不到他下一步的意圖。

他走自己的路,讓很多人無路可走。

他恨極了別人對他指手畫腳,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他可以毒舌,別人卻不能多舌。

耄耋之年,他還在寫書,出書;回大陸進行「神州文化之旅」;在北大、清華、復旦三校做「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講。

就像他在《李敖回憶錄》的自序中寫道:

「我自感身處亂世,卻一生倨傲不遜、卓而不群、六親不認、豪放不羈、當仁不讓、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撓、勇者不懼,玩世不恭、說一不二、無人不罵、無書不讀,金剛不壞,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風世而為百世師。」

晚年李敖

大多數人,這一輩子都是被社會磨的逐漸圓滑,慢慢的為了自己或者別人變得不那麼鋒利,而李敖始終如一。

李敖的鋒利是不易的,因為他不是站在某種政治立場上的鋒利。

在台灣批評台灣,來了大陸批評大陸。

他為什麼始終如此?李敖是這樣說的:

「我認為對邪惡、對黑暗,你表示沉默、表現出閃躲、與世無爭,你就是共犯,是罪惡和黑暗的共犯。壞人做壞事,你看著他做(而不阻攔),你就是共犯。所以我才力竭聲嘶,要出來講話。」

沏杯茶,打開屏,月亮紅茶陪伴您

您的吐槽和轉發

是月亮堅持和努力的最大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亮紅茶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真正的資本,是自帶的,不隨歲月消失的「精神長相」
「窮家富養」,禍害了多少孩子?

TAG:月亮紅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