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鑒賞】青銅鏡
青銅鏡是古代梳妝照容的生活日用品,也是中國青銅器中自成體系、價值極高的工藝美術品。自史前銅石並用時期誕生,延綿發展到清代,距今約有四千餘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青銅鏡,自齊家文化起,伴隨著輝煌又燦爛的華夏文明史一路走來,綿綿不絕。銅鏡鑄造的歷史到了宋遼金時期,學術界傳統的觀點普遍認為是銅鏡發展的衰落期,這個說法顯然有一定的藝術局限。實際上宋遼金銅鏡較前朝在藝術風格,製造工藝和金屬配比等方面有較大的差別,但不可否認也有著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藝術特色,既有繼承與發展的創新其中以人物故事鏡為題材的銅鏡紋飾尤為突出。
在中國銅鏡的合金成分方面,宋鏡也是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宋鏡與漢唐鏡不同,含錫量減少,含鉛量增多,於是一反漢唐鏡銅質銀白色澤,而為黃銅色澤,質地也不如漢唐鏡堅硬,變得粗軟。重實用不重紋飾是南宋鏡的最大特點,宋代除了名號,沒有任何紋飾的鏡商標銘文鏡極為流行。這種情況在唐代鏡子中幾乎沒有見到。
宋遼金鏡不但量大,更難得質精的令人讚歎,這對於端正學界傳統的中國銅鏡宋以後便「中衰」、「衰敗」之說,提供了大量的實物依據。從現已能看到的宋遼金銅鏡,中衰之勢與漢唐相比,確實有之,但畢竟不是主流,中國銅鏡真正中衰期是在明清,宋遼金更多的是在新的社會基礎上創新發展。
宋代的鏡形推陳出新,多姿多彩。該時期鏡形除了承襲唐代菱花、葵花、亞字、方形等傳統鏡形外,還創製出了鼎形、爐形、鐘形、花瓶形、桃形、心形等種類繁多五彩濱紛的鏡形。豐富了宋遼金元銅鏡文化,在中國銅鏡發展史上,有些鏡形僅為該時期所獨有,如鼎形、爐形、花瓶形,自然也是該時期的最大特色之一。
文中此青銅鏡便為宋代中的傑出代表,形製為桃形,鏡背裝飾紋樣極為少見,鏡背下方有一鼎爐,爐頂飄出屢屢香煙,恍若仙境,鼎爐兩側分飾兩把寶劍(寶鑒)兩側飾有八字銘文「安明貴寶,弗劍而鏡」極具仙俠豪情,鏡背的地章凹陷的裝飾風格也為此類鏡一大特色。
請點擊文章尾末的「閱讀原文」瀏覽展覽詳情。
如果您喜歡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關註上方二維碼


TAG:古往今來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