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起眼的野菜,藏了一整個春天的鮮!再不吃就要明年見了……
春天的味道,從開始變得溫和的風裡吹過來,把人吹得軟軟的,心也吹得痒痒的。低頭瞧見綠起來的草地,心裡想著薺菜、清明菜、馬蘭頭、野蔥頭……抬頭望見發嫩芽的樹枝,心裡想著香椿、榆錢、槐花……
關於野菜的記憶從童年開始,在之後的每一個春天復甦。
這個快速高效的現代社會裡,似乎只有野菜,循著自然的腳步,應時而至。它們攢著春天的清香,水嫩嫩,脆生生,早幾天晚幾天都不是一個味兒。
春光易逝,野菜正當時。
xiang chun
- 香椿 -
對香椿,人們是很複雜的。
愛它的自不必說,一年四季就盼著這幾天。不愛他的在這幾天瞧見它也是愛恨交加,跟討厭香菜的感情不同,這是種對自己的怨恨,「我怎麼就吃不慣香椿了呢」,平白覺得自己的春天矮了一截。
在我的老家,香椿叫椿天,如果哪天回家看到桌子上的香椿炒蛋,我這周的作文就可以寫「春天來了,樹葉綠了……」這種氣味濃烈且獨特的食物,是屬於成年人的食物。但我卻愛極了我媽做的香椿炒蛋。
香椿去掉底部的老莖,在開水中稍加汆燙撈起,放涼切碎。雞蛋加少許白砂糖和鹽,均勻打散和後香椿碎混合。鍋內放油燒熱,倒入混合液,滑炒熟即可。出鍋前撒些細鹽,香噴噴可以空口吃一盤。
等到自己能下廚我做過香椿拌豆腐,炸香椿等,而香椿炒蛋卻怎麼都做不對,果然媽媽的味道是無法複製的。
香椿拌豆腐
?
香椿一小把洗凈,去掉老根開水汆燙後撈起,揉細鹽。冷卻後切成碎末。
?
內脂豆腐一盒,取出,在不破壞形狀的前提下橫切幾刀放到盤子里。將香椿末放到豆腐上。
?
鍋里下油,放幾粒花椒,炸出香味後撈出花椒不用。將熱油淋在香椿上。最後淋兩三滴香油即可。
油炸香椿
?
香椿清洗乾淨,去掉老根,放開水中燙片刻撈出備用。
?
雞蛋三個,加鹽,加一勺麵粉,攪拌均勻。
?
香椿均勻沾上雞蛋麵糊,進油鍋炸,炸到蛋糊變成金黃色,撈出放吸油紙上稍微去油。吃的時候可以蘸椒鹽等干碟。
ma lan tou
- 馬蘭頭 -
馬蘭頭是江南的味道。大學時去烏鎮,住在鎮子里的水鄉人家,每晚去隔壁的家庭餐館吃飯,必點一份香乾馬蘭頭。窗外河水淙淙,木房子木桌子都在昏黃的燈光中變得小且溫暖,馬蘭頭的青草香,豆腐乾棉韌香糯,和著芝麻油的香氣,慢悠悠吃完竟有些微醺。
在某個晴朗春日,帶上剪刀或小鏟子,跟家人或朋友去野外采馬蘭頭,應該是很多江浙人的童年記憶了。而對於馬蘭頭怎麼吃,江浙人也更有研究,春筍拌馬蘭頭,清炒馬蘭頭,干蒸馬蘭頭,馬蘭頭蛋餅……就連馬蘭頭湯糰也橫空出世,成為湯糰界的網紅。
總之各家有各家的食譜,一樣的是,他們都認為,只有吃過馬蘭頭才算是過了南方的春天。
馬蘭頭蛋卷
?
馬蘭頭取嫩葉,洗凈。鍋中放水燒開,加少許鹽,放入馬蘭汆燙片刻撈起,放入冰水中涼透,瀝干備用。
?
核桃仁一小把,敲碎,放入涼好的馬蘭頭中,加入香油、鹽、糖,拌勻。
?
雞蛋打散,在平底鍋中攤成蛋皮後取出。
?
將調好味的核桃馬蘭頭放在蛋皮上,捲起成圓筒。切成小段裝盤即可。
ji cai
- 薺菜 -
「經過一個沒有什麼吃食可以尋覓、因而顯得更加飢餓的冬天,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日子重新來臨了!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養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
小時候讀到這篇《挖薺菜》,口水泛濫成河,回家纏著外婆做薺菜玉米糊糊吃,外婆說,這個季節哪裡有薺菜,等春天來了,給你做。等到我已經忘記這件事的時候,外婆做了薺菜大肉抄手(餛飩)給我吃,平時吃慣了豬肉紅油抄手,因為薺菜的加入,顯得清新了不少。外婆說薺菜玉米糊糊是饑荒年代的吃食,算不得好吃,薺菜要跟肉在一起才好吃。
後來看到陳曉卿在《至味在人間》講「薺菜的香味很素,很窄,需要用動物油做牽引,它本身的香味才會彰顯出來,進而無限放大。這也是大家為什麼喜歡用它來包餃子、包包子的緣故。」讀到這裡,想到豬肉的豐腴,薺菜的清香,麵皮的柔滑,沒有一碗芥菜大肉餛飩的春夜最難將息。


※不炒作、不抄襲、又長得美,這才是網紅樣本啊!
※紅包還有戲!請查收
TAG:微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