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臟移植 「交換」生命

心臟移植 「交換」生命

目前,移植術受到供體短缺和經費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南非,把內臟賣給醫院或者醫生的做法被認定為「不道德」的做法。而且,即使心臟移植雙方的血型和組織儘可能做到了匹配,機體的本能反應仍然會排斥被移植的器官。如何克服免疫系統的反應,成為人與人之間器官移植的最大的問題之一。

在科幻小說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將心臟移植出來的畫面,而這樣的畫面在古代中國神話和《聖經》中也屢見不鮮。回到現實中看,將自己的心臟拿出,再放入新的心臟,這在過去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現在,它不再是停留在虛構故事中的情節了,這一幕被搬到了現實中。

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在任何時候人的生命都離不開心臟。如果心臟損壞到無法再繼續工作的程度,那麼能不能換一個健康的心臟?20世紀初,亞歷克西·卡雷爾思考著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問題。通過許多富有想像力的實驗,卡雷爾證明心臟器官能夠被移植,並且在新的宿主體內恢復功能。卡雷爾不僅提出了移植心臟,而且還提出並進行了心和肺的聯合移植,這些手術都是異位移植。1905年,他把一隻小狗的心臟移植到大狗頸部的血管上,並首次在器官移植中縫合血管成功,結果小狗的心臟跳動了兩個小時,後由於血栓栓塞而停止跳動。卡雷爾因此成為了最早嘗試移植心臟的先驅者。

真正將心臟移植手術用在人體身上的是克里斯蒂安·巴納德。巴納德是南非的一名外科醫生。在施行首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前的幾年時間裡,巴納德一直在從事相關研究。1962年,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製作了一種極為成功的人造心臟瓣膜,1963年,他在實驗狗身上施行了心臟移植,而在此前後,他還嘗試了動物腦袋和腎臟的移植。

1967年,巴納德在開普敦赫羅特舒爾醫院任胸外科專家醫師和開普敦大學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一天,一位年輕的女孩由於一場車禍被送到了醫院,但是進入手術室不久,醫生就宣布這位女孩已腦死亡。可是細心的巴納德發現,她的心臟依然在跳動,這說明她的心臟是完好無損的。巴納德徵得女孩家屬的同意,把女孩的心臟被取了出來,放在溫度較低的生理鹽水中保存。之後,把它移植到一位生命垂危的心臟病患者沃什坎斯基身體里。在場的每一位醫務人員都緊張地期待著手術的成功,病人的心臟肌肉在開始輕微地顫動了,可心臟卻沒有跳動起來,巴納德趕快啟動心臟起搏器。奇蹟在此時發生了,病人的心臟在受到電擊之後開始慢慢地跳動,並恢復了正常的跳動規律。這場手術的勝利轟動了南非乃至整個世界,但是18天後,因為抑制排異反應的藥物損害了病人的免疫能力,沃什坎斯基死於肺炎。

這是世界上第一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手術的成功使巴納德一夜成名,但他卻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易於移植的器官,今後將在醫學領域內出現更為偉大的科學突破,其原因在於心臟移植並不是一項科學突破,而只是一項技術突破。

目前,心臟移植仍然是治療中晚期心臟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對此項手術的研究也在不斷的進步和完善中,它的運用給更多的患者帶來了生機。

認識心臟

心臟,是人和脊椎動物的器官之一,是循環系統的動力。人的心臟如本人的拳頭大,外形像桃子,位於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構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左右心房之間和左右心室之間均由間隔隔開,互不相通,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心臟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心臟不好有這幾個表現 怎麼預防心臟病
助力心臟健康行·第二屆病例奧斯卡成功舉辦

TAG:心臟 |